博主资料

留言短消息 加为好友

用户ID:  879503
用户名:  李世民3058
昵称:  校长

日志分类

日历

2024 - 9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2024 - 9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22-10-16 13:10

《肯T基》——跟儿子谈《亮剑》(8)


“跟儿子谈《亮剑》”系列,到昨天,已经写到第七篇了。有一个问题,之前不觉得是一个问题,但是现在慢慢觉得是一个大问题。是要讲清楚的。

  国庆期间,有一个读者,读了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在后台留言,说我是“胡说八道”;他意思是所谓《新亮剑》这部剧,纯属“抗日神剧”一类,根本不值得一看。我到网络上查了一下,发现他所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他指的是“新亮剑”(2011年版本,主演黄志忠)——而我看的是“亮剑”(2005年版本,主演李幼斌)

  这两部剧,水平差距极大。我看的“亮剑”,豆瓣评分9.5;而这个读者所说的“新亮剑”,豆瓣评分只有4.7。








  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他们没有看过这部剧,所以在我开头的两篇文中采用了评分极低的“新亮剑”剧照作为配图。这就加剧了少数读者的误会,以为我所写的是“新亮剑”。

  在这里,我郑重地声明一下:我从未看过2011年版本、黄志忠先生主演的《新亮剑》——我从头到尾,不知道有这部剧的存在——我所指的电视剧,是特指2005年播出的,由张前先生执导、李幼斌先生主演的《亮剑》。

  ......

  但是这个事,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是要展开讲一下。

  我不明白《新亮剑》的团队,是基于怎样的心思和目标,去翻拍一部信誉极高的电视剧?按我们正常的逻辑和经验,翻拍电视剧,除非你有把握胜过旧作,否则无论是对于导演还是对于演员,都是“自取其辱”。

  很简单,因为观众一定会把新作拿去跟旧作比较。

  这种比较,会让新作品的创作团队处于极大风险之中,尤其当旧作非常优秀的情况下。

  《新亮剑》的剧我没看,只查了几条豆瓣的评论,也不想去看。

  我曾跟家人说过多次:我现在时间有限,看影视剧很挑剔,豆瓣评分低于7分的,是绝对不看的。我对这个豆瓣的分值是这样的经验:高于9分的影视剧,久久值得回味;8.5-9分的影视剧,有经典和精彩之处,很值得看;7_9-8_4评分的影视剧,剧情和视觉效果都会很好,是不错的精神快餐;7_5-7_8的影视剧,有可取之处,但是不完美,多少有些缺陷;7-7_4的影视剧,有重要缺陷,但是视觉效果可以有选择地看一看;6.9及以下的影视剧,有重大缺陷,不值得一看。

  而这部《新亮剑》豆瓣只有4.7,你说,是什么档次?

  (笑)

  我根本不会去看这样的东西,以至于,都没有觉察到有这部电视剧的存在。

  当然,有些人说,“豆瓣”是何方神圣?

  我认为,豆瓣是目前中国唯一“较真实”反映观众、读者对作品真实评价的平台。

  当然,曾经有人曝出,豆瓣也有“水军”刷评分。

  但是事实证明,那是少数。

  这相比于买电影票的时候,随意弹出的那些“来路不明”的分值,要真实多了。

  情况就是这样,没人管这事。

  这让我想起我老婆老家的一件事。

  那年跟她回娘家,到了家里所在的镇上,看到一家貌似“肯德基”的店面,就想进去喝点可乐,因为装修完全一个模样。

  但是刚走到门口,发现有点不对劲,服务员、卫生,好像跟之前见过的“肯德基”店面有较大不一样。

  于是就退出来,重新端详了一下门店的上上下下,发现他们的店名,其实是“肯塔基”(美国的一个州名)。

  我看了,心里一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种模仿别人风格,玩一点店名文字游戏的生意小聪明,其实大江南北,到处都有。

  无非就是蹭蹭人家的热度和知名度。

  他们的目标,是那些不计较跟正牌店差别、或者天真地认为“‘肯塔基’很可能是‘肯德基’他哥”——类似这种的老实消费者。

  回到刚才的话题,黄志忠的出名,是在《大明王朝-1566》中扮演海瑞一角。本来是对他挺欣赏的,但是竟然有《新亮剑》这样的东西出来,着实大大影响了我对他的印象。







  如果你说《新亮剑》比《亮剑》评分差那么一点点,哪怕保个7分,也足见你有点新东西。但是才4.7,这就不能用作品的一般性发挥失常来形容了。

  直截了当地说,这就是一部烂片。

  这样的大比分差距,很难不让人怀疑,创作团队其实就是想随意搞搞,占一点老作品名气大的小便宜。

  这种敷衍和贪利之作,都不愿意为了面子和人员的声誉,去哪怕假装认真一下。

  我们常说一个人:能力差可以理解,这个不能强求。人品差,就不好了。

  所以不管是电影、电视,还是书籍,出于对观众、读者的尊重,创作者要保持基本的敬畏。别把别人都当傻子。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着你”。

  有些人自我到,永远把自己当成看风景的人,肆意挥霍自己的优越;殊不知,别人不只是风景,他们也是看风景的人——读者和观众不是傻子——永远记住这一点,是文化和艺术工作者的基本常识和操守。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9359) |  收藏 |   本文固定链接 | 推荐
发表评论
已有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