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我所经历的两次“夹道欢送”
前几天,我回家乡广西柳州,参加一个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歌唱活动。此次活动的举办地点是位于柳州市人民广场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参加活动后,我从宽阔的人民广场漫步走到市中心的龙城路,看到昔日简陋的以体育场为主的人民广场,已变身为拥有众多文体设施和街心花园的美丽的人民广场,龙城路两旁也已变得高楼林立,我的心中感慨万分。 目睹着人民广场和龙城路的变化,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在这里经历过的两次“夹道欢送”的情景。 第一次“夹道欢送”,那是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当时我刚16岁,从柳州二中应届高中毕业。当时正逢毛泽东主席对福建省一位学生家长予以回信,号召全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这一年起全市各中学的应届毕业生都要全部安排到农村插队落户。这一天,我和一起毕业的同学们扛着行李来到学校,在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大会后,载着我们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大卡车组成车队,从学校出发,经过人民广场,在龙城路(当时叫人民北路)等市区主要道路上接受市民的夹道欢送,然后直接开往各自下乡的地方。当时只有16岁的我,就这样从城市走向了农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段劳动生涯。当时我还年轻,并不懂得多少上山下乡的真实含意,但在市民的夹道欢送中,我看到了父老乡亲对我们离别的无奈和依依不舍,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以及祝福。 第二次“夹道欢送”,那是一九七八年十月中旬的一天,离第一次“夹道欢送”已经过去了五年。我已经从一名下乡知识青年变成了柳州电化厂的青年工人。适逢“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决定恢复高考,点燃了广大青年人的大学梦。我也参加了一九七八年的高考,并被一所区外高校录取。为了激发青年人努力学习、争上大学的积极性,柳州市在当时位于人民广场的市体育场(后来就是在此地建起了现在的市文化艺术中心),为全市所有考上外省高校的考生举行欢送仪式。那天上午,我和全市其他考上外省高校的考生一起,来到了市体育场。我们胸前戴着大红花,聆听了市领导热情洋溢的欢送词。欢送仪式结束后,我们考上外省高校的考生一起列队,从人民广场出发,沿着龙城路(原人民北路)等市区主要街道徒步游行,走过了柳江大桥。看到街道两旁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夹道欢送,我的心里充满了兴奋和自豪,同时也在心里暗下决心:到大学后,一定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知识和本领,将来多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请家乡父老乡亲放心。 从外省高校毕业后,我被组织分配到自治区首府南宁,一直在自治区一个直属机关工作,并从一名年轻干部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我心中,一直铭记着家乡的培养之恩和父老乡亲对我的养育之情,也一直忘不了两次“夹道欢送”给我的激励和鼓舞。虽然后来我一直没能直接回到家乡亲身参与家乡建设,但我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非常关心,也曾怀着感恩之情,在工作中尽己所能对家乡建设予以帮助。如今四十多年已过去,我也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当我又漫步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和龙城路的时候,看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发展,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家乡人民生活得幸福快乐,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也为自己没有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培养和期望,感到欣慰和自豪。今天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仍要时刻把家乡父老乡亲的培养和期望铭记心上,不忘初心,继续关心和支持国家的发展和家乡的建设。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家乡人民的勤奋努力,家乡的经济社会一定会更加繁荣发展,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