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5日我的中学母校一一柳州第二中学将迎来建校80周年校庆。前段时间中学同届的樊杰同学微信联系我,要我作为1973届的毕业生代表,录一个祝贺母校校庆的短视频发给母校,并且把相关内容亲笔写成贺词一并发去,以便学校印刷纪念册。于是我遵照要求办理。短视频及贺词的内容包括对母校校庆的祝贺、对母校及老师的感谢以及对母校今后发展的祝福 。这些祝贺的话表达了自己的真实心愿。
中学时代对我的人生来说也是蛮重要的。虽然在文革时期学习受到了很大冲击,但中学四年(尤其是邓小平复出搞整顿后的七二、七三年)还是学到了一些基础的知识,收获了人生的一些初步经验。
我1969年小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柳州二中上初中。当时处于文革时期,领导人发话: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所以初中高中都由三年制改成两年制。1971年初中毕业后,又在二中上了两年高中,因此算是1973届高中毕业生。
高中毕业已48年,对中学生活的记忆已有些模糊,现在只在几个方面有些粗略回忆:
第一是校园。刚上初中时,二中有一个教学点在莲塘路,是只有一栋4层楼的教室,(好像是原来十二中停办后交给二中的)。我上初中后在这里大概读了1年才得搬回映山街的二中校园。当时这个楼位于菜农的菜地中间,旁边到处都是菜地和鱼塘,真的是农村,不少学生们课间或放学后就可以在这广阔天地里玩耍,摘野花野果、抓青蛙、捕蜻蜓,那种感觉很好。后来回到映山街校本部上学,虽然离莲塘路校区距离并没有多远,但就像是从农村回到了城里一样。二中校本部门口在映山街,进门后就是一个很大的操场和蓝球场,还有可以表演节目的大舞台,围着操场有几栋教学楼,好像是一到五层楼的都有。在另一条路上还有一个后门,有一些运动场地,旁边种有好多无花果树。这大概就是我记忆中的中学校园的样子。虽然无法与当今新时代的学校相比,但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柳州最好的中学之一了。
第二是学习。初中和高中的四年正处于文革时期,按当时最高领导的指示,所谓学习主要就是学三个内容:学工、学农、学军,学文化知识要和这三个学相结合。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时间是要去劳动。我记忆中,刚上初中时,我们经常要到市区里一些文革中被武斗炸烂的楼房去,把还能用的砖头捡出来,挑到指定地点。这大概是我最早的挑担子经历吧。另外,在二中校园的地下(据说市区很多地方都有)当时在修防空洞,我们学生也经常被安排参加挖防空洞,为领导人提出的深挖洞、备战备荒出了力、流了汗。中学期间,学工方面我记得曾到五公司下面一个工厂住了个把月,我被分配到锻工车间,也就是打铁的地方,帮工人打下手,整理材料等。我印象中就是在这里第一次体验了公共大洗澡房,原来可以一大帮人脱光衣服你看我我看你地在一起洗澡。学农方面,去过学校在郊区办的农场,也去过郊区的农村,每次都要住一周左右。参加过割稻子、摘油茶,还有锄草和挑肥料等等劳动。学军方面,学校给每人发一根锄头柄,请来解放军教我们练刺杀,也就算是体育课。还经常在学校搞防空演习,上课时突然播放警报,学生们马上离开教室,躲到学校后门附近挖的壕沟里,解除警报后又返回教室。还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学解放军搞"拉练",我们每个人背着背包,排着队伍,从市中心灯光球场出发,一直走到了郊区的沙塘乡,晚上住在农民的房子里,睡地铺,帮农民挑水。当时虽然辛苦,但对我们这些城里的学生来说还觉得蛮新鲜呢。
至于学习文化知识,好像上过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印象较深的是,语文主要学写记叙文、应用文,数学学过勾股定理,历史主要是讲几次党内路线斗争,地理讲地形地貌、风雨,物理教过一些定律之类,化学学过一些元素。有意思的是英语,学了几年就学会了long live chairman Mao和用英语唱"东方红"。真正得学一些东西是在1972年老邓复出整顿教育后,上文化课开始正常,可以说当时我的有限知识是在高一第二学期以后学到的。
第三是老师和同学。由于毕业太久,而且长期在外地工作,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我已记得不多。好像是有教语文的成新民老师,教数学的戚老师,教化学的郑老师等,这些老师对学生都很好,对我们学习知识很有帮助。还记得有个辅导员(相当于班主任)叫范群松,是个上政治课的年轻老师,思想有些左。好像初中时有一次他点名要一些同学上讲台念什么东西,叫到我但我就是不上(主要是从来没上过,怕),被他骂了一通,当着全班说我这种家庭出身不好的人还不识好歹。当时我感到了极大的侮辱。后来初中毕业时,我到学校看升高中的名单居然没有我,这也可能是他搞的。我父亲很着急,跑到学校找领导反映,说我才14岁,如果不能上高中,又不能工作,那怎么办?后来学校领导同意让我上高中,把我的名字补进了高一班,这样我才得以成为高中生。
至于同学,由于当时学校里男女生从不往来,所以对女同学,除了认得班长王燕之外,其他好像是都没注意。男同学方面,我也只是和同住一条街或附近的几个同学来往较多,时间长了好多同学都已记不起了。现在印象深的是高中的班长張小前,他长得又高又大,曾经在柳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拿到铅球金牌,他父亲是当时的柳州地委书记。由于我在班上成绩还不错,他就叫老师让我和他坐同桌。高中毕业后他到柳江县插队一年就到广西大学当了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自治区科委工作。可惜后来婚姻失败患上精神疾病,提前病退。去年他因中风住院,我还去医院看他,现在虽然己恢复,但老班长的现状还是令人惋惜。
中学时代,当时我是一个自卑、内向的学生,放学马上回家,一般都不参加班上的活动,连当时的"红卫兵"我也没有资格加入。1973年我被安排到柳江县福塘公社插队,结束了四年的中学时代。
现在回想我的中学时代,好像美好的东西少一些,好像还有一些苦涩呢。无论如何,走过来了,努力过了,过去的事就让它留在记忆中吧。
--
发自我的网易邮箱手机智能版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