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原本只是北方百姓的节日
在汉代中后期之前,汉文化还没有对南方百越土著实施全面的、单向的、排他性的、毁灭性侵染,这里的人甚至不知道有“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记载,遑论《楚辞》《汉赋》《春秋》《诗经》。包括洞庭湖及其以南地区的黎民,更乐意刀耕火种,逐水而居,围猎野兔,竹签打鱼,甚至发现野果,都可以搞个篝火晚会,他们不知节日为何物,反正每天都及时行乐。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直到明代,中原人都在“欢度”三月三上已节,“三月三,轩辕生”,算是给轩辕黄帝庆祝生日,《兰亭序》记载的“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就是三月三,至于《清明上河图》里,张择端同学笔下的,也是三月三上已节(清明节前后)的事情,玩的就是“人生得意尽情欢”。
唐宋时期,南方的文化“汉化”基本完成,全国的节日也都大一统了。蒙古人满人统治中原之后,汉人的很多节日也都不快乐了,久而久之,只有远遁深山的黎民帮中原人保留着传统的节日,现在所谓的“壮族三月三”,只是讹传所得。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