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2022-08-11 08:33
《期末考试没了》等四篇——九下、八下、七下
《期末考试没了》等四篇 四、期末考试没了——九下“综合性学习” 教材 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45页(各自然段前序数为笔者所加): 资料二:2013级5班班级大事记示例 1.■ 2014年2月17日,七年级下学期开学。 2.■ 2014年3月21日,召开感恩主题班会,许多同学泪流满面。班会过程中出现了停电这种小插曲,不过还是拿到了学校的三等奖。 3.■ 2014年4月10日,一次让人纠结的女生会议。 4.■ 2014年4月22—23日,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5.■ 2014年5月7日,完婚后的孙老师盛装回归,并甜蜜派发喜糖。 6.■ 2014年5月16日,女子毽球比赛总决赛,对阵7班,1:2惜败。 7.■ 2014年9月1日,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教数学的周老师成为我们的班主任。 浅析 整个学期的大事记似欠缺期末考试。愚以为,原文之“4”期中考试为这个学期六个大事记中最大之事。它是对学期前半段时间内各科学习的检测,其复习、考试、质量分析等需时之长,学校、科任老师、学生等投入度之广且深,都是其他五件大事如“开学”、“感恩主题班会”、某“女生会议”、老师“派发喜糖”、“毽球比赛”等远不能比拟的。而期末考试之“大”,更在期中考试之上。甚或学校可以没有期中考试,却不可没有期末考试。所以,期末考试不可或缺。 笔者于2018、2019、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五、老旦是男是女——八下《社戏》 教材 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社戏》,5页起: 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浅析 “老旦”用“他”似欠妥。“老旦”,文中说是“老年女子”。既是女子,当用表女性之“她”而非用表男性之“他”指称。由于鲁迅时代“他”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所以彼时可用“他”指代“老旦”,但现时不行。当改“他”为“她”。现因教材原文照录鲁迅作品,故须对“他”加注说明。一如文中“又漂渺得像一座集仙山楼阁”之“漂渺”,注释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体例应一须一。 笔者于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六、的地应分须分——八下、九下 教材 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社戏》: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4页)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5页) 浅析 “的”似应“地”。“说道”是动词谓语,它的修饰语是状语而非定语,其助词“de”应“地”而非“的”。“咿咿呀呀de唱”如是。鲁迅时代“的”、“地”可以不分,现时不可。既不可,当改“地”或加注说明,惜皆缺。本篇类似的差错还有13例,见于3至7页;另九年级下册也有5例,见于7、18、20、21、22页。范例也有,但较少。如本篇(4页):“……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又如九下《孔乙己》(18页):“……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笔者于2017、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七、形式、内容相悖——七下《黄河颂》 教材 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黄河颂》,30页: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浅析 形式与内容似应一却不一。“你”,指黄河。“学习你的榜样”就是“学习黄河的榜样”,而“黄河的榜样”却不是黄河本身而是其他。“学习你的榜样”就是“学习其他榜样(除黄河以外)”。于是,从形式(文字)看,学习的榜样不是黄河;从内容(语意)看,我们是要以黄河为学习榜样的。可改为,“将要学习你,我们的榜样”,或“将要学习你,光辉的榜样”。“你”与“伟大的榜样”或“光辉的榜样”,同位短语,两者复指,同作宾语。 笔者于2018、2019、2020学年提出质疑。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