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2021-08-24 08:59
教人无所适从——八下《社戏》
教人无所适从——八下《社戏》 教材 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社戏》,4页: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 浅析 “宛转”似应“婉转”。 教材应使用推荐词形,这毋庸置疑。 “宛转”与“婉转”是一组异形词,后者是推荐词形。 首先要说的是,说“婉转”是推荐词形,并非2001年《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审定。 其次要说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均把“婉转”视作推荐词形。它们以推荐词形“婉转”立目并做注解,同时对非推荐词形“宛转”只加“也作宛转”而不作注释(指不注释“婉转”义)。如: 【婉转】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措辞婉转。②(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歌声婉转。‖也作宛转。(《现代汉语词典》) 它们对非推荐词形“宛转”出条,只说“同婉转(指推荐词形)”而不做注解。如: 【宛转】①辗转。②同“婉转”。(《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点明“现在一般写作”: 【宛转】①辗转:宛转于两广一带。②见“婉转”。现在一般写作“婉转”。 再次要说的是,异形词的专著《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主编是李行健先生,同时他又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主要起草人)也是这样认为: 词频统计:婉转142,宛转12。 根据通用性原则,宜以“婉转”为推荐词形;“宛转”只表“辗转”义。 或曰,虽多个词典视“婉转”为推荐词形,但终究未经《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故使用“宛转”亦无不可。 答曰,问题是本册其他地方也使用“婉转”而非“宛转”,且不一而足。 ……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75页) ……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76页) 应或一于“宛转”,或一于“婉转”。若一,则应后者,我认为。 或曰,鲁迅先生原来就写“宛转”,原文照录而已。 答曰,可加注,且类似问题已有范例。见本课6页: ……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注释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或曰,七年级上册也使用过“宛转”,且有加注“婉转”,八年级下册就无须重新加注。 答曰,也有另类:上一册已加注,另一册再来一次的。如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 注释 〔那里〕现在写作“哪里”。 再一次,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 注释 〔那里〕现在写作“哪里”。 教材体例应一须一。或全不重来,或全都重来。 笔者于2017、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