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资料

留言短消息 加为好友

用户ID:  879686
用户名:  磁之场
昵称: 

日历

2023 - 3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3 - 3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21-06-24 08:47

沙漠还是大山——新差错32(九下《白雪歌……》)

沙漠还是大山——新差错32(九下《白雪歌……》)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38页: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里凝。
    注释
    〔瀚海〕指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浅析
    “瀚海”的注释似可商榷。
    “瀚海”有多个义项(书证略)

    《汉语大词典》——【瀚海】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或曰即今呼伦湖、贝尔湖,或曰即今贝加尔湖,或曰为杭爱山之音译。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亦多用为征战、武功等典故。指沙漠。唐都护府名。贞观中置瀚海都督府,属安北都护府,龙朔中以燕安都督府改号瀚海都护府。
    《辞海》——【瀚海】亦作“翰海”。①见“翰海”。②唐羁縻都督府名。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以铁勒回纥部置。故地在今蒙古国布尔干省一带。和唐的联系约维持到8世纪中期。③指沙漠。
    《辞海》——【翰海】亦作“瀚海”。含义随时代而变。两汉六朝时为北方的海名。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左地,出代郡塞二千余里,登临翰海而还。唐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皆解作一大海名。据方位推断,当在今蒙古高原东北境,疑即今呼伦湖与贝尔湖;又今人岑仲勉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而非“海”,“翰海”当即今蒙古杭爱山不同音译。《北史·蠕蠕传》数见“瀚海”一词,方位不一,其一与《史记》、《汉书》所载同,其一当在高原北境,疑即今贝加尔湖。唐代为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西夏称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南一带沼泽为“瀚海”,见《西夏书事》;元代或以今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瀚海,见耶律楚材《西游录》,或以今阿尔泰山为瀚海,见刘郁《西使记》。明以后专指戈壁沙漠。

    从上述两辞书可见,“瀚海”不单指“沙漠”,还可是湖名、海名、山名(杭爱山、阿尔泰山)、都护府名、某地区的泛称。
    本文聚焦,“瀚海”是指沙漠还是指山(杭爱山、阿尔泰山)——我认为指后者。
    且看语境:
    一、如果是沙漠,那么,就无法解释“阑干百丈冰”。
    1.“沙漠”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无直线之状,有的反倒是波浪般的上下起伏的样子,有弯形之状。
    2.“沙漠”无“百丈冰”之。沙漠严重缺水,怎么个结的冰?还要是如此水量充沛的百丈冰这百丈冰,高度乎?厚度乎?若为高度,如何悬挂或说是如何竖立?若为厚度,则作者知道冰下面的百丈深处是“瀚海”——特异功能?
换言之,古今中外,哪处沙漠有“阑干百丈冰”的奇观的!
    二、如果是山名,那么,“阑干百丈冰”就顺理成章了。
    此外:
    1.《辞海》有“登临翰海之说。既云登临,则是而非翰海当即今蒙古杭爱山不同音译。又,见耶律楚材《西游录》,或以今阿尔泰山为瀚海”。
    2.《汉语大词典》书证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类别: 九年级下册 |  评论(0) |  浏览(4055) |  收藏 |   本文固定链接 | 推荐
发表评论
已有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