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2021-06-21 09:16
以上以内等等——七至九年级
以上以内等等——七至九年级 教材 2020学年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N以上”的句子8个,其中述说似有问题的5个;“N以内”的句子1个,其他涉及范围划分的句子2个,述说也似有问题。 浅析 “N以上”、“N以内”及其他限定范围的说法似不确。 一、“N以上”之不确(5个) “N以上”,应含N;用数学语言表示为等于或大于N,≥N;但教材不含N,它是错把以上当之上了。 (一)教材例。 1.七上88页——因不含N,故“2个小时”与“2个小时以上”并举,“8本书”与“8本书以上”并举: 你平时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多少?□1到2个小时 □2个小时以上(出现两次) 你每年的阅读量是多少?□6—8本书 □8本书以上 2.八下51页——因不含N,故“1000千米”与“1000千米以上”并举: 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到1000千米)……长途飞机旅行(1000千米以上) 。 3.九上8页——因不含N,故“两个”与“两个以上”并举: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二)“N以上”之范例。 1.所有辞书的《检字表》,其“N以上”均含N。 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检字表》的“一部”,有最后一栏是“8画以上(从第二笔开始算起)”的汇总。栏中的字有“奏、甚、柬、歪、甭、昼、冓、彧、哥、焉、堇、棘、奡、皕、叆、叇、囊”,其中前面6个字都是8画,第7个才开始多于8画(冓、彧、哥均为9画)。 类似例子在该词典或其他辞书中俯拾皆是。 尽管部分辞书对“以上”的释义有误,又尽管辞书部分条目的例句在使用“以上”时表述有误,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检字表》的“N画以上”,必定包含N画。谓予不信,谨请一看。 2.严肃文体(法律条文)的“N以上”(N以内)均含N——特地解释以强调。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Q94;Q94;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上、以下、以内之界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所称“以上”、“以下”、“日内”、“届满”均含本数。 既然“以上”、“以内”都包含本数,那就无须赘言为“N或N以上”、“N或N以内”或“N以上(含N或不含N)”“N以内(含N或不含N)”。 3.“N以上”含N,自古皆然。 3.1 西汉《史记·商君列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关键语:二男就要“分异”(分家别居)。若不含N,则须三男才分异。或分异仍二男的话,则须改为“民有一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3.2 北宋苏辙《御试制策第一道》:“凡今百姓所为,一物以上,莫不有税。” 关键语:一物就要交税。若不含N,则须两物才交税。或交税仍一物的话,则须改为“零物以上”。 3.3 明初《元史·选举志三》:“三品以下用金宝,二品以上用玉宝。” 意为:三品以下,含N(指三品至五品);二品以上,含N(指二品、一品)。 明初《元史·世祖本纪二》:“凡宣命,一品、二品用玉,三品至五品用金。”可证上述“意为”所言非虚。 4.教材也有范例(3个)。 4.1七上《词义和语境》25页:“汉语中有很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 4.2 七下《排比》46页:“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更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4.3 七下《并列短语》108页:“并列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笔者曾于2014年参与对七年级上下册教材的审读工作,对“4.1”斯时原文该处“两个或两个以上”之说提出异议。2016学年正式出版时订正。 “4.2”不说“三个或三个以上”而是说“三个或更多”。2014年审读教材时笔者对前者提出异议,惜正式出版时照旧;2016-2018学年笔者继续质疑前者,2019学年改为后者。虽不改为“三个以上”,但这样说意思也大体一样(≥三个)。 “4.3”不说“两个或两个以上”而是说“两个或更多”。2014年审读教材时笔者对前者提出异议,惜正式出版时照旧;2016-2018学年笔者继续质疑前者,2019学年改为后者。虽不改为“两个以上”,但这样说意思也大体一样(≥两个)。 二、“N以内”之不确(1个) “N以内”,应含N;但教材的句子不含N。 1.教材例。 八下51页——因不含N,故“200千米以内”与“200千米”并举: 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以内)……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到1000千米) 2.“N以内”之范例。 2.1 严肃文体。 见上述“一”之“(二)”之“2.严肃文体(法律条文)的“N以上”(N以内)均含N——特地解释以强调”,不赘。 2.2 辞书释义。 【以内】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本年以内|长城以内|五十人以内。(《现代汉语词典》) 其他辞书释义与此大致相同。 若N以内不含N,则例句之“本年以内”就不含“本年”,只含去年,荒谬不? 又,若N以内不含N,则“临时工作人员不在编制以内”(《汉语大词典》“以内”的例句)应理解在编制,因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不”为第一个否定;“以内”为第二个否定,因不含N“编制”)。荒谬不? 2.3 数学教材。 如小学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呈现:认识至10;加法之“和”最大为10,减法之“被减数”最大也为10。若不含N,则认识至9,和最大为9,被减数最大也为9了。教材是前者。 三、其他之不确(2个) 七上88页——以下两两重合: 你平时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多少?£不超过30分钟 □30到60分钟£1到2个小时(出现两次) 1.“不超过30分钟”,应含30分钟;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小于或等于30分钟,≤30分钟。而“30到60分钟”,最小为30分钟,这与前者“等于30分钟”重合。若时间刚好“等于30分钟”,则应打勾在“不超过30分钟”抑“30到60分钟”?或两可? 2.“30到60分钟”,最大为60分钟;60分钟就是1小时。它与“1到2个小时”之“1(个小时)”重合。若时间刚好1小时,则应打勾在“30到60分钟”抑“1到2个小时”?或两可? 社会上对“以上”、“以内”等的理解及使用,可说是一片混乱。教材应起激浊扬清、拨乱反正的作用而非相反。 笔者于2016-2019学年年复一年地对这一类问题提出质疑。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