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2021-06-17 20:23
区分实指虚指——新差错28(五下《猴王出世》)
区分实指虚指——新差错28(五下《猴王出世》)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 第29、30页: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浅析 “那”之指代似应分却未分。 上述引文有五个“那”,其中三个实指,两个虚指。 三个实指:见“那股涧水奔流”、“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其中的“那”,指较远之物(“涧水”、“里边”、“桥”),或说是不在眼前、身旁之物。 两个虚指:见“不知是那里的水”、“那一个有本事的”。其中的“那”,现应为“哪”,指不能确定或说是还未确定之物(“那里的水”、“那一个”)。 《西游记》成书的那个年代,实指、虚指均用“那”指代是可以的,但现时还照旧,就不合时宜。教材须与时俱进,如下: 1.或不改动,但注释,“(‘那里的水’、‘那一个’的)‘那’,现在写作‘哪’”。 2.或改动,把“那”改为“哪”。 如“1”,不改动。注释之范例不少,见本课文29页: 〔顽〕同“玩”。本文有的用字与现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改动。 如“2”,改动之范例较多。五年级下册课文共23篇,脚注“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或“选作课文时有删节”过20篇(本篇教材也有类似脚注)。“删节”也是改动。这些改动(删节),或是字词,或是句段等。换言之,句段都能改动,况字词乎? 教材有导向作用。教材不区分,学生也会不区分的。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