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2019-06-20 08:45
缩写怎可无度——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缩写)》
缩写怎可无度——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缩写)》
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112页《景阳冈(缩写)》:
老虎又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丢掉哨棒,两只手就势揪住老虎的顶花皮,把它按在地上,用脚往老虎脸上、眼睛上乱踢。 缩写似无度。 所谓无度,指把必不可少的环节、原著“武松的反应”都“缩”了。 被缩的武松的反应,原来应在缩句中“老虎又扑过来”之后、“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之前。武松的反应,见原著,本册104页《水浒传•景阳冈》: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从原著可读出这瞬间有着武松的反应——“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换言之,没有武松的跳与退,老虎定然会把能把武松扑倒,因为此时老虎离武松只有半哨棒那么近。而“缩”了武松这一反应,就使得缩句的“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即原著“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变得不明不白且不可思议: 难道是老虎虽近在咫尺也无力前扑? 难道是老虎突发善心不再滥害无辜? 难道是老虎但求一死成就武松英名? …… 再者,这一“缩”,似是老虎主动挨打,使得武松胜之不武。 缩写的导语提出:“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与原著相比,缩写没保留“主要内容”,致意思不“准确、完整”,大违初衷。如此缩写,呈现一大疏漏,使武松打虎可信度大降。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可是个劣例。
笔者于2009学年起年复一年提出上述质疑。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