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2010-05-27 22:16
“野人谷•九龙潭•红豆红”征文——那山那水那街那人
“野人谷•九龙潭•红豆红”征文 那山那水那街那人 ——防城区那良古镇行走笔记
九制陈皮 在红豆社区阿拉版主的盛情邀请下, 至关重要的北仑河 在从东兴市开往防城区九龙潭、野人谷的车上,不时可以看到一条河流像一个亲密的朋友一样与我们行走的沿边公路如影随形。这条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河流,想不到竟然是中越两国之间一条赫赫有名的界河:北仑河。一眼望去,河那边的山跟这边的山一样绿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田地里所种的作物一模一样,行人的衣着打扮也很相像。只是远远地会发现一面又一面飘扬的红旗,细看却不是我们见惯了的五星红旗,而只有一颗星。如果不是同车的网友告诉我这是北仑河,打死我也不相信啊,是的,河水那么浅,河道那么窄,怎么会是两个国家的分界线呢?现在尽管进入了雨季,河里的水还是很少、很缓慢,估计不用木船也不用竹筏,只消把裤脚挽高一点,几分钟内就可轻而易举地从一个国家的领土踏上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在这里,出国就是那么简单,不用像到别的国家去又是要办护照又是要办签证,手续一道又一道,繁杂得很。对于我这过于天真的想法,立即有熟悉情况的网友提醒说:“在这里出国才没有那么容易呢,你如果不是边民,也没办任何手续的话过去了就难回来罗,搞不好还要被抓起来当作偷渡客关到牢里呢!那时候你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一听这话我顿时紧张起来,看来这样表面便利实际冒险的出国方式要不得,界河就是界河,绝对不能把它当作一条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河流。 为了加深对北仑河的印象,我特地查了有关资料:北仑河,是中越边境东段上的一条界河,发源于我国广西防城境内的十万大山,向东南在中国东兴和越南芒街之间流入北部湾,全长 激情澎湃的野人谷 野人谷,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让人好奇不已!为什么会叫这样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呢?难道这里曾经野人出没吗? 它位于那良镇那楼村附近,地处十万大山南麓,毗邻越南,距离东兴市仅 那么,请到丛林中去走走,看看漫山遍野一棵棵茁壮成长的肉桂,用手指轻轻地抠下一点树皮,用鼻子闻闻,用舌头舔舔,怎么样,香吧?啊,还没陶醉?那把眼睛转向这边来,一树一树的捻子花是否能够让你赏心悦目、大开眼界了呢?数一数吧,同一棵树上居然有白的、红的、粉红的,好几种颜色呢?可惜来得早了点,不然到新历七八月份来,这些花全都变成黑嘟嘟的捻子果,摘一颗放进嘴里稍微一咬,真是甜到心里,任你有再多的钱都难买到这样原生态、无污染的野果。野人谷里没有奇花异草,没有参天大树,但有让人心旷神怡的视野,有淙淙的溪流,有自由自在的山鹰小鸟,有清新甘甜的空气,以及扑鼻的花香,难道这还不够吗? 历史厚重的边境镇 感受了“野人”的生活后,我们该到那良镇政府所在地去走走、看看了。成圩于1644年的那良,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他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吧? 人民路、兴宁路、解放路……乍看到这些路名,我们都弄糊涂了,现在到底是在广西的首府南宁市,还是在边陲小镇那良呢?怎么会有这么熟悉这么亲切的路名?我使劲地掐了自己一下,发现并没有搞错,这里的确是那良!这个有1万多人口的镇,除了一条交通要道,竟然还有6条街道,其中3条和两三百公里外的南宁街道同名。这里的居民95%以上属于客家人,有着浓郁的客家文化和客家风情。更为重要的是,整个镇上大大小小、保持基本完好的古民居不下900间,其中民国建成、具有西洋建筑风格、建筑面积达 一路上,热心肠的那良中学退休 那良不但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和历史,还有一些令人惊叹的现实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在解放路80号,我们一群网友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激动万分:这户人家有位91岁的裴阿婆正在缝纫机旁专心致志地车衣服呢。原来,她退了休的儿子为了老有所为,继续服务社会,利用自家房屋开起了缝纫店,手脚依然麻利的阿婆有时看儿子忙不过来就会帮帮手。她眼不花耳不聋,我们和她交谈起来一点都不费力,也没有丝毫的障碍。离开时我们衷心地祝她健康长寿,她也大声地祝我们升官发财,裴阿婆的确称得上是那良一宝! 当天,热情好客的那良人在永安老街张灯结彩,摆上了长长的百米宴,拿出他们土味十足的食品和上好的自酿米酒款待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网友。博学多才的 那良人不但让我们过足了嘴瘾,还让我们过足了耳瘾。先是几位多才多艺的街坊为我们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接着一名中年男子自告奋勇上来演唱客家山歌,将我们正在品尝的这些美食恰如其分地编入歌词中,大家听了都忍俊不禁,掌声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位被称为那良街“阿庆嫂”的阿姨也适时登台亮相,唱完了一首客家山歌,又来了一首普通话的《多谢了》,表情很自然得体,嗓音也极其动人,可以想见她的功底之深。听说我们今天享受的美食,好多是由她亲手来操办的,想不到她这么能干,想不到那良人这么能干!
Tags:
那良行走笔记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