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流落南宁的贵港粤东会馆石狮何日重返故里?
鸦片战争前夕时的广西是“无东不市”,广东商人溯西江而上,沿各大城镇都建立粤东会馆做为开发占领市场的据点。道光年间,广东商人筹资在桂东南水陆交通要冲之地贵县境内建造了三座粤东会馆: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贵港郁江沿岸最东端的东津圩建造了东津粤东会馆,东津埠成为粤商转运贵县谷米的主要码头,两年后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粤商又在贵县县城的沿江街道——水源街建造了一座气势宏大的粤东会馆,这是一座完全粤式风格的会馆式建筑。九年后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东商人将位于贵西陆路重镇覃塘圩中街的粤东书院(建于1812年)改建成粤东会馆,至此清代贵县境内东、中、西三个水陆方向均设立了广东人会馆,其中以位于县城水源街的粤东会馆为中枢,水源街粤东会馆选址在县城主要码头-----三界庙码头附近(旧客运站),这块区域一直是清民时代贵县乃至后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贵港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段:县衙、码头、商铺、影院、食肆林立。 太平天国十一年(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六月初九日,石达开率部引兵从宾州撤退到了贴邻的故乡贵县,这也是石达开自金田首义后最后一次返回故土。进驻县城后,以当时整个县城最雄伟最气派的建筑物、城中水源街(现为防洪堤路)粤东会馆为王府,于城外连营百余里,北至覃塘、东龙、武宣,南至桥圩、兴业。为,也正由于石达开的进驻,粤东会馆从此便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天国翼王府。贵县解放后,成立贵县工商联,驻粤东会馆办公。1957年,县文化馆迁粤东会馆,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阅览、展览、演出、游艺等活动均在馆内举行,据始粤东会馆由文化部门进行管理。 上图红圈内即为原贵县粤东会馆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1956年,南宁市在人民公园内建造革命烈士纪念碑,随后不久,在全广西掀起“献宝”热潮,广西各地“奇珍异宝”、名木贵树等被搬运至南宁人民公园展示,贵县粤东会馆门前的两尊石狮子被相中,作为镇守南宁市革命烈士纪念碑之物,在60年代初期(具体年份待考)一声令下被运到首府南宁人民公园,据亲历者介绍,当时是动用起重机械才搬走了这数吨重的石狮子。从此,从此这座雄壮的建筑物便没了这对护卫的石狮,频有洞门大开,任由欺凌的味道。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