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文章
韦镇寰长篇小说《龙腾天下》序:走近真实的李小龙
走近真实的李小龙
我是一个从来不关心武术、也从来不看武术作品的人。但是偏偏有一个非常热爱武术而且专注武术作品写作的朋友,他就是本书的作者韦镇寰。 我和韦镇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识。那时候他已经是山城有名的作家、医生和武术教练。不过我最早和他建立联系,大多数原因是因为他的医生角色。有些毛病,不想去医院被反复折腾,就会找熟人韦镇寰把个脉,开个药方,到药材铺把中草药拾回去煲了,说好吃三剂即可,有时候吃了两剂,发现病情已经缓解,第三剂都懒得煲了。不知道是不是韦镇寰想照顾我这样的懒人,后来发现他经常把中草药研磨成为粉末,包成一包一包。给我看了病,不再开方子,而是在里间屋子里抓几包药粉,叫我冲开水喝下,“一天三包,三天,九包,不行再来!”每逢这个时候,会看到当地一些文化界的人士,也坐在韦镇寰的“韦氏医馆”,或者脚上,或者头上插满做针灸的银针,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和韦镇寰谈天说地。 后来我到了广东,知道韦镇寰在中山。不但开了医馆,而且开了武馆,教人拳打脚踢,据说曾经门庭如市。我曾经去参观过他的武馆,刀枪剑戟,罗列其中,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认识的韦镇寰,不单单是给我们看病的医生,更是一位武术教练。又发现,他的武馆除了刀枪剑戟,还有一些关于医术的著作,写杏林中人的,写孙中山的书,作者居然就是韦镇寰。作家的角色,一下子增加了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之后我们密切联系,知道他由开始写梁剑波(名中医)、王修身(满医传人)、写伟人孙中山的少年晚年、写孙中山与李济深的交情、计划转入写李小龙、写黄飞鸿、写广东十虎等武林人物了。又因为这些人物和我工作的城市的关系,我先后作为中间人,帮韦镇寰链接了一些佛山本地的资源,如让西樵山资助他撰写黄飞鸿的传纪,推荐《佛山日报》连载他的关于李小龙的故事等等。久而久之,我这个不关心武术、也不喜欢看武侠作品的人,居然就成为一名武术作家的好朋友。有时候看他开出的药方,字体龙飞凤舞,居然就像看到一个一个弄枪舞棍的武士。去年我在老家做东,邀请十几位本地朋友吃饭,韦镇寰带了两本他的作品去送参加饭局的朋友。因为吃饭的地方在一个半山,我没有开车,韦镇寰手提二十本书(少说也有几十斤)和我一起上山,我空手爬山爬得气喘吁吁,但是他脚步矫健,上石级如走平地,我当时就从心底里颇后悔自己:一路过来,为什么只顾叫韦镇寰看病开药,怎么不早一点跟他挥拳踢腿,换一身硬板一样的体魄呢? 其实,韦镇寰让我羡慕或者说钦佩的,不仅是他的医术武术,硬朗的身体,更有他创作的专注,几十年下来,他写出了十几本作品,除了写别人的,也有写自己行医的手记(《医暇闲笔》),虽然用著作等身有些夸张,但肯定是我的写作朋友圈中出版著作最多的一位朋友。现在据说他每周除了两个半天到医馆坐诊,其余时间都在家里写作。本次出版的三本书,是他武术小说的一次集大成。其中《龙腾天下》写的是李小龙的故事,曾经在《佛山日报》连载。因为我生活在李小龙的家乡,更因为职业的关系,了解一些李小龙这个世界级巨星的影响和价值,所以知道《龙腾天下》将要出版,我是有一些特别的感受需要说出来的。 前边说过,我是一个从来不关心武术、也从来不看武术作品的人,但是因为我工作在武打巨星李小龙的家乡,这些年来自的世界的、中国的“李小龙热”,自然让我这个媒体人根本不能够对本地最有影响的李小龙题材置身事外。这些年我先后采访过顺德李小龙纪念馆馆长黄德超、李小龙胞姐李秋源、文化部原副部长刘庆棠,关于李小龙和顺德的关系,李小龙小时候回来顺德的情况,特别是李小龙电影是如何进入内地的情况,都先后发表过第一手采访材料。我对刘庆棠的采访,披露了李小龙电影进入大陆的内幕,以及毛泽东喜欢李小龙电影的情况,专稿于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十日在《羊城晚报·博闻周刊》整版发表,引起国内媒体杂志乃至研究文章广泛转载,此报道可能是目前中国关于李小龙报道中影响面最大的一篇稿件。 刘庆棠是“文革”期间文化部副部长,样板戏京剧《红色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青的扮演者。2008年底,在李小龙纪念馆落成的招待晚宴上,坐在我身边的刘庆棠不经意向我披露了一段没有对外公开的、关于毛泽东生前观看李小龙电影的故事。我留心记录,先是在我主编的《顺德视角》杂志披露,后来经《羊城晚报·博闻周刊》编辑何砚华指导修改见报,成为目前国内关于毛泽东先后看过李小龙电影的最权威的报道。 1974年,刘庆棠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电影。当时毛泽东得了白内障,医生和秘书都希望他减少看书看报看文件。但是毛泽东非常喜欢看书看报,医生让他少看文件他可以接受,让他不看报纸不看书,他就不同意。毛泽东晚年脾气很大,受到限制非常不高兴,会骂人。 为了转移毛泽东的兴趣,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喜欢看电影,就建议他多看一些电影,少看书报。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有几类:一是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二是传记类影片,《林肯传》、《拿破仑传》他特别喜欢;三是喜欢看园林风光影片,英国片最喜欢。往往,毛泽东听说有好电影,就会把看着的文件放下,马上看电影,非常高兴。 当时,华国锋知道毛泽东喜欢看电影,考虑到毛泽东已经看过很多外国电影,就叫文化部分管电影的刘庆棠想办法弄一些香港影片回来,看看毛泽东喜不喜欢。 当时内地和香港没有文化的交流,刘庆棠带着华国锋的条子,坐飞机到广东,找到当时的***政委、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韦国清。华国锋的条子上,没有说明是毛泽东要看香港电影,条子上写着:“刘庆棠分管电影,他要看一些香港的电影,希望韦国清同志帮忙解决。”韦国清接待了刘庆棠,看了华国锋的条子,不相信是刘庆棠要看电影,就试探着问:“是不是你看?你看要华主席批示?是毛主席要看吧?”刘庆棠说:“你说是谁看就谁看吧。”当时要搞香港电影,确实非常难,韦国清一时也没有门路,他只好带着华国锋的条子,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梁威林从香港叫到广州商量。正好,梁威林的一个朋友是香港的大律师,他是香港邵氏电影公司老板邵逸夫的好朋友。梁威林就通过这位律师向邵氏电影公司借影片。 当时邵逸夫和大陆没有什么联系,听说大陆要借影片,非常紧张。 这位大律师带着刘庆棠开列的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的清单,到邵氏电影公司的片库里挑影片。当时李小龙的电影在世界上已经引起轰动,但是大陆一点都不知道。刘庆棠知道李小龙的影响,也知道李小龙电影在当时很风行,就特别交待梁威林转告那位大律师,李小龙的影片也要借几部,借片的钱由文化部出。 这位大律师说不要钱,但他对新华社香港分社一下要看这么多影片感到非常奇怪,问为什么看这么多片? 梁威林说,是大陆文化部的人要看。邵逸夫当时吃了一惊,以为大陆要批判他的电影。他的律师朋友安慰他说:“怕什么啊,现在尼克松都到了北京,你为什么不能够以电影为纽带,和北京搞好关系呢?新加坡的李光耀不是一边和台湾联系,一边和北京联系吗?” 最终,邵逸夫接受了这位律师朋友的建议,同意把影片借给大陆。 几经周折,当时借到了李小龙主演的电影有三部:《精武门》、《猛龙过江》、《唐山大兄》。影片从香港到北京,一路快件,谁都不准拦。到北京后,刘庆棠先看,看完马上送给毛泽东看,当时给毛泽东放电影的放映员姓康。每次来文化部取影片,都由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亲自出马,张玉凤、毛远新和8341部队的政委等都亲自来过文化部取影片。 刘庆棠后来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喜欢不喜欢看香港电影?张玉凤说:喜欢,凡是来了好电影,他往往文件都不看了,马上看电影。特别看了李小龙主演的影片,看到中国的李小龙打外国人打得起劲,一个人一边看,一边鼓掌:“功夫好!打得好!” 刘庆棠说,一般借香港的电影,毛泽东要看十几天,断断续续地看,每次看几分钟。而李小龙的电影,毛泽东要留下一个月,反复看。正是因为毛泽东喜欢看李小龙主演的电影,中国在当年(1974年)就引进了李小龙的大片《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 后来,邵逸夫也因为大陆引进了李小龙电影的关系,和大陆的关系慢慢升温。之后先后到大庆、大寨和上海等地参观,当时一切都是秘密进行,没有见报。因为当时刘庆棠以文化部的名义亲自打报告,向中央请示要请邵逸夫回来,中央也因为毛泽东先后看过李小龙几部电影的关系,很快就批了下来。这已经是1976年春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邵逸夫回大陆办学校,几乎遍及每个省,这一切,都与毛泽东先前看他们邵氏电影公司借出的李小龙电影不无关系。 “李小龙的电影,成为邵逸夫了解大陆和进入大陆的第一个脚步。”刘庆棠说。 …… 而因为这样一篇报道,也让我这个本来不关心武术、而且不喜欢看武术作品的人,一下子也成为了顺德的李小龙迷:顺德举办的每一次关于李小龙的纪念活动,我都会到场采访、拍照;外地(包括香港、台湾)的朋友来顺德,想参观李小龙的祖居,我都会变成特别的司机兼导游,包带去、包介绍、包招待;“三包”多了,我甚至为顺德怎么样弘扬李小龙的武术精神,打响李小龙的品牌,演绎李小龙武术文化,写过多篇评论,在本地和广州媒体发表,为“李小龙热”推波助澜。我的“李小龙热”更引来不少李小龙迷(包括香港的李小龙迷)主动和我联系,或者见面,或者邮件,一起探讨李小龙在顺德的情况、李小龙的家人情况、甚至商榷李小龙电影进入大陆的途径等等。说实在的,作为一名记录者,我不能够保证自己的报道百分百能够还原真实,但是我的的确确通过被采访者的口述,印证了李小龙这个世界级巨星带给我们后浪推前浪式的影响。正如现在韦镇寰先生的《龙腾天下》出版,未必就一定是李小龙这个人物的真实还原,但小说是肯定展示了作者心中的鲜活的李小龙的形象。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相信,读者读完《龙腾天下》,心中也会有千千万万个活灵活现真真实实的李小龙。这,可能就是《龙腾天下》带给我们的实在价值。
覃炜明 二零二二年七月五日·顺德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