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两德合作区行纪
两德合作区行纪 □覃炜明 上次来两德合作区,也是在年底,虽然天气晴好,但是走进园区的道路,四处都是泥泞,下车走几步,鞋子就粘满了泥巴,虽然不算是寸步难行,但是实在有点举步维艰,我们不得不借助汽车,匆匆在园区摇摇晃晃绕了一圈。 时间过去刚刚一年,上月和几位朋友再来合作区。我们这一次来,选了一个很有诗意的主题——采风,实际是随性而来,随性而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我们的汽车开进园区,放眼望去,去年还满地泥巴的穿越园区的主干道已经硬底化,双向八车道,看到这样高标准的道路,还有正好在园区上边呼啸而过的高铁,“停车!”不知道谁说了一声,我们都情不自禁跳下车,跑到隐约还可以闻到特有的水泥味的道路上,东张西望起来。 虽然那天算是英德特别冷的日子,天空还下起了濛濛细雨,但是同行的几个朋友,还是兴高采烈的跑到路边,摄影的章老师跑到高地上,在选择拍摄的角度,我自己也拉开自拍杆,或者以穿空而过的高铁桥为背景,在这块充满新鲜感的土地上,留下“来过这里”的身影。 合作区的工作人员少不了要为我们介绍了园区建设的情况。 实际上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一个已经隐约露出都市“雏形”的园区,原来是英德市英红镇和横石塘镇的一些荒坡地。2001年因应顺德产业转移的形势,省委省政府出面,由广东土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英德市(5671平方公里)和广东土地面积最小的城区顺德区(806平方公里)牵手,在英德市英红镇和横石塘镇的一些荒坡地组建 合作区。这个号称广东首个“经济飞地”的合作区,依托顺德雄厚的经济基础,突出以顺德为主导,承担广东省新型区域合作示范区功能,推动先发地区改革经验、施政理念、优质服务的跨区域延发展,为广东开新路,为中国探新途。 当然,对顺德而言,两德合作区的建设,则意味着为本地大批企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我们在合作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当天冒雨参观了合作区第一家投产的企业——红岛实业,这家生产铝塑材料的公司原来在顺德容桂容里,由于受发展空间限制,只有一条生产线,厂房一直是租借的。2011年合作区动工建设,红岛实业第一时间派出人员到英德考察,并投资1.5亿,建起了3万平方米的厂房,去年7月红岛实业在合作区正式投产,成为两德合作区第一家投产企业。网上搜索,原来的佛山市顺德区红岛实业有限公司现在已经变更为红岛实业(英德)有限公司,不但生产环境已经“鸟枪换炮”,生产水平也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参观红岛实业的车间,这里已经建成的第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全部实行数字化控制,干净、宁静、甚至有点雅致的生产环境,让进入车间犹如进入一个科研单位,员工的脸上荡漾着自信自豪。据了解,红岛实业(英德)有限公司投产以后,原来在容桂的老厂已经关闭,第二条生产线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安装中。厂方透露,2016年这家公司的销售业绩将直指1.3亿元,纳税要达到2000万元,“每年增1000万元,三年后做园区第一家上市企业。”介绍情况的红岛实业的工作人员信心满满,他表示,在这里真正体会到“顺德服务、清远成本、政策叠加”的优势。 红岛实业无疑是顺德和英德联手打造合作区诞生的第一颗“金蛋”,而实际上至2015年底,在两德合作区入驻的企业已经达到23家,其中21家已经进场施工,14家企业厂房建筑已经封顶,设备在安装或者调试中。这些企业除了多多少少具有时“顺德背景”的如海信电器和长鹿国际等,更有来自广州的知名企业奥飞扬标识和奥园集团有限公司等。 这一次因为是随性而来,有点遗憾的是再没有像上次那样“凑巧”遇上合作区管委会主任潘东生同志。他现在依然是顺德区委常委,也是英德市委副书记,自从2014年担任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以后,一直在顺德和英德的高铁上两边跑。上次前往合作区,约了他好几次,最后都因为时间安排不巧而失之交臂,最后是抓住了他乘高铁回两德合作区的空档,一路和他了解了两德合作区的有关情况。这一次我们没有和他预约,能不能见到他,我们曾经在微信上互相表示:看缘分! 潘东生2014年5月受命以顺德区委常委身份(随后还以英德市委副书记的身份),执掌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担任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他坦言到“两德”合作区对他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当时两德合作区面临的形势严峻:一方面合作区是省委省政府、两地政府非常重视的项目,被看作是广东解放思想产物、改革创新举措、区域合作典范,各方也给予“两德”合作区非常多的优惠政策扶持,要求合作区加快建设,早见成效。而另一方面是近几年经济环境不好,不少企业选择保守过冬,曾经有一些顺德的企业来考察后,要么选择不投资,要么选择进驻后不动工。 潘东生执掌两德合作区,他自称自己是“英德打工仔”。他在英德顺德两地跑,一会出现在顺德区委常委会的现场,一会又来到了英德市委有关会议的台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为了加强和各部门沟通、他除了跑省经信委、发改委,还要跑英德一些部门。作为英德市委副书记,他要亲自走访了英德包括水务、通信、供电、林业等单位,寻求他们对园区开发建设工作的支持。潘东生说,说实话,虽然自己是英德市副书记、两德合作区的领导,但只有尊重他们,他们尊重你、支持你,这个领导才有用。“所以我把自己定位于英德的打工仔”。 我这次随性而来,果然没有遇到这位“英德打工仔”。但是我们来这里不但看到了他一年多的足迹,更看到了园区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当然是园区高标准主干道德胜路,德民路的建成,入驻企业纷纷投产试产。数据更显示,2015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财政总收入和税收均获得比上年增加三成以上的增长。特别是去年合作区在省级产业园考核中成功摘除了上一年度考核“黄牌警告”的帽子……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隐约可以感受到潘东生这个两德掌门人脸上的笑容。 虽然冷雨不断,但是我们还是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合作区内由奥园集团投资的超百亿项目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英德红旗茶厂等。岭南文化创意园的建筑已经见山见水,按照潘东生的描述,两德合作区的定位是打造山水融合、产城融合的新城。据说我们参观的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是两德合作区打造产城融合的新城的重要抓手,园区将依托附近的山水人文景点,发展旅游服务业,园区还将利用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好的环境优势,探索发展金融服务等其他高端服务行业。 希望下一次来,我们能够偶遇两德“掌门人”,专门听他谈谈这方面的愿景。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