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阅兵军礼-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肌肉
阅兵军礼--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肌肉黄 强009年10月02日12:43 解放军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足音铿锵,兵车辚辚,战鹰呼啸。10月1日,共和国武装力量的56个徒步、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在天安门广场精彩亮相。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4次国庆首都阅兵盛典。 国人眼中,这是近距离感受新一代人民子弟兵风采的时刻。世人眼里,这是观察中国军事与国防实力的契机。 在中国军人眼中,这是一个为新中国60华诞献上的新世纪的军礼!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肌肉! 胜利:军礼的承诺“敬礼!”60年前,当受阅三军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人民军队的百万雄师正在长江以南的广大战场势如破竹,横扫穷寇。 胜利捷报,伴随着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的国歌,回荡在神州大地。 60年,弹指一挥间。2009年,早春三月。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在两会期间向媒体宣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解放军将举行建国后的第14次国庆首都大阅兵,集中反映中国特色武装力量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 “届时,将呈现一场具有时代特色的阅兵盛典。”这一承诺,让世界的目光骤然聚焦北京,聚焦那条曾经屡次震撼世界的十里长街。 沧海横流,风云纵览——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形象宣告; 1984年大阅兵,是“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的历史坐标; 1999年大阅兵,是标志中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世纪之阅。 这一次,新世纪首阅,人民军队将怎样续写辉煌? 一声令下,从莽原群山,到蓝天海疆,三军英雄团队列队集结阅兵村。他们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走来,走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烽火。据统计,受阅部队中有一半以上诞生于战争时期,是久负盛名的胜利之师。 “敬礼!”阅兵场上军人山呼海啸般的呼喊,伴着举手礼、注目礼,传达着求胜的心情、必胜的信念—— 用我们的步伐和阵容,展示人民军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建设的成果,展示新世纪新阶段国威军威。 于是,阅兵村的黎明,总是陪着呼号声、步伐声一起到来。“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人。一支没有战斗力的部队,肯定走不出整齐划一的方阵。”这是受阅官兵的心声。 胜利,是军礼的承诺。军人鏖战,岂止在沙场? 完不成阅兵任务,等于战时打不赢。 变迁:军礼的魅力“敬礼!”第14次在天安门受阅的人民军队,翻越了一座座时代山峰,跨越了一道道转型门槛。 十年一阅,十年一越。以方队结构变化为例,与10年前作个“质与量”的比较,就会发现:徒步方队减少了,装备方队增加了;陆军减少了,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军兵种方队增加了;参阅兵力总体规模减少了,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增加了。 这“三减三增”折射深刻变化:历经多次裁减,我军总员额降至230万,但这并非简单作“减法”。精简整编,使军兵种部队比例趋于合理、部队编成结构得到优化,是体系力量的“耦合”。 大阅兵,是观察这一变化的最佳看台。此前历次大阅兵,骑兵、探照兵和铁道兵3个兵种陆续淘汰。对空情报兵、司号兵、基建工程兵3个兵种和兵种专业告别我军军兵种花名册。其中变迁,深刻体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发展趋势。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海军。56个方队和梯队中,有8片海洋迷彩——3个徒步方队、4个装备方队和1个空中梯队,分别代表海军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5大兵种。这是人民海军作为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的一次集中亮相。 悉心观察盛典,还可以看出——我陆军已完成由“步兵为主”,到炮兵、装甲兵、通信兵、防空导弹兵、航空兵等诸军兵种合成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空军已拥有航空兵、地空导弹兵、空降兵等5大兵种,具备空中突击、支援、运输和航空侦察、国土防空等能力。 发展的魅力最持久。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天安门前的一声声“敬礼”交织成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铿锵旋律,以独特的魅力,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责任:军礼的传承阅兵村里,新型武器装备荟萃。新型战略导弹、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拥有同一个铭牌:中国制造。 曾几何时,拥有国产武器,是中国军人一个深沉的梦想。回望开国大典,陆军手中最好的武器是美国莱姆式冲锋枪…… 如今,国产化成为国庆受阅装备亮点。陆军枪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海军装备,进入导弹化、电子化、自动化新阶段,国产信息化战舰成为中流砥柱;空军构建起轰炸、歼击、侦察、空中加油等多战机大家族和空空、空地、精确制导荟萃的火控系统,实现了全天候、全空域、大纵深、超视距作战。 长剑高车。第二炮兵的装备发展更具传奇色彩。5种新型号、108枚导弹组成的5个方队,证明国产神剑“家族更大,身材更小,威力更强,精度更高,机动更快”,充分展示我军战略威慑核心力量和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 为了这一天,中国军人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滴! 群众游行的彩车上,站立着18位老战士。他们,年纪最大的86岁,最小的74岁,大都参加过解放战争,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他们身上,铭刻着人民军队的苦难与辉煌。 阅兵现场,参阅官兵近万人,“80后”、“90后”占绝大多数,他们身上,寄托着人民军队的未来与希望。老战士举臂行礼,如不老松洒下浓荫。年轻人振臂敬礼,如翠竹拔节生长。 从一个个军礼中,人们可以读出一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历史美感—— 大阅兵,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使命和责任,在军人的挥手之间传承。 大阅兵,是检阅历代军人奉献和成就的大舞台。光荣与梦想,在军人的挥手之间延续……
作者:黄强·2009年10月2日
声明:本文已在“解放军报”及“中国民兵杂志”刊出,转载该文 必须注明作者姓名,违者必究法律责任。 |
一共有 13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