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第二十九篇读后感——读《道德经》第二十七章随笔
第二十九篇读后感——读《道德经》第二十七章随笔 摆脱惯性思维,做个多元而包容的人 又成为了一篇补记。 没办法,昨天晚上8点15分上了一节阴瑜伽。 下课9点20。 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也已经超过10点。 我只能匆匆下笔,写了个大概。 时间就到了将近10点半。 说好的10点睡觉呢? 不行,我还是得先睡觉。 所以,就有了这么篇补记。 反思一下,这周日的读书笔记看来不能晚上写了。 应该在黄昏的时候写。 否则,总会拖延。 今天,给自己多了两项学习任务。 一项是英语。 决定重新拾起英语。 是时候重新拾起英语了。 虽然,这么多年来,我也有在教英语。 但,那基本算是靠老本。 并没有更高地要求过自己。 是,听、说、读、写要达到一流的水准,那样的标准。 才能说得上真正地优秀。 要开始严格地练习口语了。 还有就是疯狂地英文阅读和写作。 开始的第二项学习任务是:开始记录每一节瑜伽课瑜伽教练的引导词。 是,瑜伽教练这一块的实践也要即将开始了。 就像今晚,我就用手机备忘录记下了一整节阴瑜伽课的步骤和流程。 必须的,做一个优秀的学员远远不够。 还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 都得付出时间、精力、专注、专心。 当然,阅读也要一直继续。 好,继续《道德经》第二十七章的学习。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参考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 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 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 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 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罗大伦博士的极简解读: 摆脱惯性思维,做个多元而聪明的人。 为什么稻盛和夫一生都没有开除过一个员工?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是可爱的。 用一只眼睛看问题的人生,阳光不会很明媚。 这一章当中,罗大伦博士说到了他自己。 他说自己曾经是渣男中的渣男。 为什么呢?因为他37岁还是个啃老族,还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 但,他还是在读了《道德经》之后,受感化改变了。 还有历史上的那个恶霸周处也如此。 曾经人见人厌,是个祸害。 最终都可以变成一个大善人。 稻盛和夫为什么一生都没有开除一个员工呢? 还是因为度量、心胸和格局吧。 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 有容人之雅量太重要了。 看人多看他人的优点。 当然,这也不是叫人虚伪。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