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第十篇读后感——读《道德经》第八章随笔
第十篇读后感——读《道德经》第八章随笔 上善如水 可以找出一堆不继续写这个系列的理由。
睡眠不够,难度有点大、枯燥、杂事增多。 也可以找到许多坚持的理由。 越难越考验意志力。 是时候走出舒适区了。 得给自己不断地磨炼。 好吧,继续晚睡。 继续今天的《道德经》。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参考译文:
真正悟道的人的品性与水相近,水滋养众生但它很安静。
水处于人们最厌恶的位置(低处),这种品性就接近于道。
善于把自己放在低位,心要想深渊一样(保持中空又很深邃),给予的时候像天一样(补不足但不索取),说话有诚信,管理(的工作)擅长去操作,
做事的时候特别有才能,行动的时候善于根据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
所以正因为你不去为自己争夺利益,所以你就不会犯错误。
极简解读:
为什么一个好的领导者要像水一样?
好的领导者会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让自己的心像深渊一样。
补他人之不足,且不求任何回报。
好的领导者说的每一句话都要靠谱。
不争就没有过失。 在这一章当中,罗大伦博士讲了几个实例。
对于善利万物而有静的理解,罗大伦博士讲了顺丰快递的董事长王卫的故事。 王卫很低调,很少接受采访,公司里的员工很少有人认得他,却经常去门店与普通员工一样抗包。 现在顺丰是业内的龙头,市值1600多亿。
罗博士讲解予善天的时候,讲到某大学,监控学生饭卡的消费记录,当每月消费低于警戒线时学校会知道,学校会默默的给这个学生汇钱。
罗博士讲解言善信的时候,讲到了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 罗博士讲解不争的时候,讲了古代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 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 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 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写书法作品,我其实也很喜欢写“上善若水”四个字。 这四个字其实就出自《道德经》的第八章。 水,向下、向善、处下、谦卑、安静、低调、不争。 水,自我净化,随圆就方,无处不自在。 上善如水,真是一种美好境界。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