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南宁——-包粽子,过大年
粽子,是广西特产,是我们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米花糯米饼可以不做,但是粽子是少不了的。 妈妈离我太远,家婆年事已高,手脚不灵便了,包粽子过年的任务便落到了我的头上。 粽子我也独立包过,知道怎么包,但是怎么裹都裹不好看,或头大头细,或走样严重,歪瓜裂枣的样子,拿不出手啊。 但是没有办法,总比没有强一点吧。于是硬着头皮张罗着包粽子了。 首先是给绿豆蜕皮。我家里没有石磨,于是我把自己种的绿豆拿到娘家去磨,妈妈知道我没有干过这个活,于是耐心的告诉我怎么做,我看了一下,这活很容易嘛,于是一下子就把绿豆磨好了,虽然撒了好多在地上。 第二步工作是浸泡糯米和绿豆。包粽子的头天晚上,先把糯米和绿豆浸泡,以备第二天用。第二天要把绿豆皮去掉。 第三步是准备粽子馅。把买回来的五花肉切成一小条,放进腐乳,五香粉,做粽子专用的黑麻麻的酱,再放一点酒之类的,把它们搞得香喷喷的。 第三步是割粽叶。浸泡糯米的第二天就准备包了,这时我才去割粽叶。 我在屋后菜园里种有粽子叶,所以割粽叶很方便。割好后马上放进大锅里煮,煮到叶子变色就可以了,然后用水洗干净,就可以用了。 然后把泡好的糯米、绿豆捞起来,滤去水,放进一点油盐,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啰。 我把3张或者4张叶子铺在桌子上,先放大半碗糯米,再放馅、绿豆,最后在上面再铺上一层米,然后用粽叶把它们包起来。这真是细致的手工活啊,刚开始我怎么包样子都不好看,别人包的或小巧玲珑,或大大方方,有模有样,可是我包的歪歪扭扭,绳子又太粗,真难看啊。 呵呵,不管怎么样,有吃就行了,我自我安慰。(后来我改用细小的白线做绑粽子的绳子,效果才好一点,但是没有用茶皮绳子包的植物香味。) 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于是拿去老厨房煮。 粽子好不好吃,会不会煮粽子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我包了好多年粽子,但是都是煮的不好,火候不够。 那天晚上,我煮到十点左右,水开了,我就放粽子进去煮了。 那是老厨房,灯坏了,我在黑暗中煮粽子。 看着眼前跳动的火苗,我又想起了小时候年初一晚上和妈妈及兄弟姐妹们守夜煮粽子的往事。
小时候,我们这里都是大年初一才包粽子,包到晚上才开始煮粽子。 往往是在年初一晚上煮通宵,一直煮到年初二早上才熟。 这是我们很期待的时刻。 妈妈在包好粽子以后,就去抱一大堆稻草回来,然后在晚上吃饱饭以后,摊开稻草,铺上席子,然后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包括邻居小伙伴就在厨房的席子上一起疯玩了,玩累了就睡觉。一边玩,一边等粽子煮熟,那种感觉真是很好啊。 儿时不识愁滋味的嬉闹和丝丝缕缕的粽子香味伴我入睡是我儿时永远难忘的记忆。 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对粽子不再有那么大的期待了,煮粽子也很方便,不用守夜了,于是很少有小孩子享受到我们这种儿时乐趣啦。 想到往事,精神一振,睡意消失,于是继续“战斗”。 煮到半夜2点钟,眼又困了啊,我拿了一个小的打开试试,好像也熟了,于是不再煮了,就停火回去睡觉了了。 第二天,我先生说,粽子没有煮透不好吃,于是我又用高压锅把粽子压了一个小时才罢休。唉,真是好事多磨啊。 抓一个出来尝尝,嗯,味道还可以吧,舒了一口气,任务总算完成啦。
这是前年包粽子的故事了。 今年,我吸取了教训,用细小的线绑粽子,煮粽子的时间也延长到了8个小时这样,最后煮好的粽子比以前好吃多了,家人表扬说:“终于有进步啦!”哈哈!
 磨绿豆
 没有经验,撒了一地
 提前浸泡好绿豆、糯米
 割粽叶
 煮粽叶
 包粽子



 煮粽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锅粽子,要煮八个小时以上才好吃
 以上是前年做的
 这是今年包的粽子

 今年包的粽子在外观、口感等方面有了进步
 小时候,阿伯娘问过我们一个谜语:一只牛儿4只角,十个广东佬来剥,剩下一翻被(子)和一捆索。 谜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这幅图片啦 呵呵。(谜语用平话读是押韵的。)
|
一共有 5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