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我给爸爸拜大寿,感受有趣的拜寿习俗
一.准备礼物 今年农历5月14,是我老父亲79岁生日。按照农村惯例做虚岁生日,那应该是八十大寿。 八十大寿,是要好好的祝贺一下的,而且是父母一起做寿,双寿,尽管妈妈没有到八十岁。这可是一件大事,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在这几天四个就忙开了。 给老人祝寿,一般是儿子负责宴席,女儿负责寿礼。 这祝寿还是有一定的规矩的。它不像办红白事那样需要报客人,而是亲朋好友主动来祝寿,当然有些远一点的亲戚不懂,就电话通知一下,村里的亲邻们则是主动拿贺礼来祝贺了。 女儿们主要负责贺礼。妹妹远在广东,买东西不方便,所以买贺礼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了。 农历5月13日那天,刚好是星期天,我就一人去准备贺礼了。 本来是和先生一起去的,但是那天他又有喝了,所以就我一人去买东西。 首先去到兴宁路步行街,在“中国珠宝”那里,给父母买了一对刻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银镯;然后回到五一农贸市场,定包子。我定的是比较有名的南糖包子,卖家说,要寿包子,是有讲究的,要的数量一定要比寿星的年纪多,比如八十岁,至少要买八十只,并且多十几个以上,如果只多几只,难道你只想他多活几年?嘻嘻,还有这个讲究呀,我想要爸爸长寿一些,于是我要了120只,希望老父亲能平平安安活到120岁,哈。 接着,我又去买了寿香、寿烛,2条红腰带,一件长袖衣服,意为“长长寿寿”。 第二天,我们先去五一买寿饼,一共买了十几斤,接着又去要了头一天定的120只南糖包,买了几斤五花肉、面条、2瓶湘山酒和水果,拿上头一天买的东西,捉了2只自己养的大阉鸡,大包小包的就去拜寿了。 二.拜寿 去到娘家,村里的叔伯兄弟们早已忙开了。那天太阳可真猛,气温高达37度,不干活也一身汗,叔伯兄弟们在烈日下煮东西,尽管电风扇在猛转,但是个个还是汗流浃背。 我的任务是做拜寿准备工作。把寿饼、寿包堆砌在茶托里。堆得高高的,准备放在厅堂和去大井庙、土地庙拜祭。 我和小弟每人一担祭品,去村里的土地庙、那鹤岭共有的大井庙等,把该去的地方都去拜了一轮,祭完的时候,已经中午快一点钟了。太阳好猛,好多汗啊,我手拿一条小手绢,把脸都擦痛了。 回来吃了早餐,又陆陆续续有亲朋好友来,他们都拿来贺礼,一般是鸡、猪肉、面条和水果。我们也忙着招待,一直到下午。 到了三点多,外家(也就是我妈妈的娘家人,我的舅妈、表弟表妹等)驮着礼物来到了。热烈的炮声震得耳朵都麻。 点了寿香、寿烛,他们就在供品桌上摆上礼物了。 他们带来好多礼物啊,有一大托的包子,一大托的寿饼,两只大阉鸡,寿酒,面条,几十斤猪肉……把供品台摆得满满当当。 我看到了久违的舅妈、表弟表妹们,亲人相见,有拉不完的话题呀。 时间不等人,最让人期待的拜寿仪式开始了。 我爸爸妈妈坐在厅堂前,毕恭毕敬的面向大众。首先是女婿拜寿,然后是外家拜寿。 我先生刚开始有点扭捏,但是经过一番解说,也就从容应对了。 先是给老寿星扎腰红(即红腰带),两个女婿手各拿一根红腰带,我先生给父亲扎,妹夫给妈妈扎。一般祝寿仪式是要道四句(用押韵的方法说四句祝福的话)的,因为刚才有过提醒,所以先生在扎带时道了四句:“好日好时扎腰红,腰红带福寿星公;子孙后代多富贵,百世其昌享华荣。”众人一片欢笑声。 接着是给老人戴寿镯、敬寿酒。 先生和妹夫每人拿一只寿镯戴给寿星。因为先生没有准备,所以没有道四句,只是说了一些祝福的话。 轮到外家拜寿了。 他们阵容好大啊。只见两个表弟拿着腰红走到两个老人面前,另外一个表弟专门道四句。 扎腰红的我忘记了,只模糊记得敬寿酒和戴寿镯的。 两个表弟恭恭敬敬的端着酒杯,送到寿星嘴边,两老人一饮而尽,一表弟在旁边道四句“敬杯寿酒寿星公,寿比南山不老松;人丁两旺应五福,好事连连满堂红。”道四句和敬酒同时进行。 接着是戴寿镯。表弟们拿出他们买来的银寿镯,小心翼翼的戴在老人手上,另一表弟到四句:“寿镯戴在寿星手,活上一百添零头;满堂吉福代代传,荣华富贵样样有。” 表弟们的仪式、四句赢得阵阵喝彩声,欢声笑语响彻厅堂。主家感谢连连,老寿星笑得合不拢嘴。 仪式结束,舅舅、舅妈和表弟表妹就去看风景了。 我们一帮人则把外家拿来的包子、寿饼和我买来的包子、寿饼进行打包,来的亲朋好友每户都领到一份。 吃饱饭,客人退去。按照习俗,客人回去时,主家要退回客人带来的一部分礼品。如半边鸡肉,带来的一半面条,一半猪肉等。 这样给老人祝寿,我还是第一次经历,感觉到很有意思,很有意义。遗憾的就是没有把这欢乐、有意义的一幕拍下来!本来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照片的,现在却是空白。唉,都怪我的疏忽。
|
一共有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