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制作的新闻专题《阳光助学暖人心》文字稿: 播音员:下面请听本台记者刘国雄采制的新闻专题《阳光助学暖人心》。
出歌曲《山弄里的小孩》片段
歌词大意:
(弄内弄起码,农啊一不hell,农娇娇不很,同伴背让类)
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
背着书包,带着干粮;
踏着露水,带着希望;
我们一边走,一边唱; (弄内弄起码,农啊一不hell,农娇娇不很,同伴背让类)
太阳一出,我们就到山岗;
四处都是,山的海洋;
温暖阳光,轻抚脸庞;
四处眺望,我们歌唱。 (第二段歌曲开始压混)
播音员:8月17号晚,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共隆安县委、隆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八桂会战石山区大型文艺晚会·隆安篇》在隆安县举办,晚会上,当来自隆安县叮噹镇定坤村龙何屯福尔泽小学的9位小学女生用瑶族话和普通话清唱这首校歌《山弄里的小孩》时,朴实的演唱赢得了连绵不绝的掌声,紧接着,她们和村里的大学生、南宁阳光助学联盟的网友一起演唱的歌曲《隐形的翅膀》再次掀起了晚会的高潮,而歌声背后的故事更是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
歌曲《山弄里的小孩》描述的正是孩子们的生活写照,他们每天唱着歌,走很远的山路才能来到学校。
(出录音)
女孩1:我们每天早上都要走半30分钟
女孩2:要走1个半小时
隆安县叮当镇定坤村龙何屯地处大石山区腹地,是一个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原始风貌的瑶寨,生活着300多名瑶胞。这里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煤油灯、辘轳等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工具,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小学校舍破旧不堪,孩子们面临着失学的困境。
好学的山娃娃如何才能圆求学梦呢?2001年,南宁市民周建华去徒步旅行,偶然发现了龙何屯:
(出录音) 2001年,我们去徒步,发现在隆安与武鸣交界的地方还有一个与世隔绝将近30年的村落,由于山高路远、道路崎岖,他们生活比较贫困,整个山里面的小孩和家长都有一个愿望就希望能够读书。基于这样一个信念,我们觉得他们是很需要帮助的。
播音员:周建华回到南宁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最后联系上了远在美国的福尔泽先生,福尔泽先生得知后,先后捐资20几万元,2002年7月在龙何屯建了一个小学校舍,并命名为福尔泽小学,接着又修了一条长7公里的公路,村里终于有了直通山外的道路了。
2003年,周建华等爱心人士组建了一个阳光助学联盟,成员基本上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他们坚持以精神扶贫为主,物质扶贫为辅。他们通过网络,经常在节假日组织阳光助学活动,去给福尔泽小学的孩子上课,给他们带去更广博的知识和让他们树立更崇高的理想,还为他们创作了校歌。从南宁到龙何屯要5、6个小时的车程,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爱心人士去自愿帮助他们呢?阳光助学联盟成员大卫和小徐说:
(出录音)(成员大卫):我是2003年开始参加的,我们的口号是“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我们去给他们上除了语文、数学之外的课,比如历史、地理、美术、音乐,还有自然课啊,还有给他们放放电影,因为山里的孩子从小在这沒有水没有电、简直是与世隔绝的环境生活,对外界的了解很少,他们连红绿灯都没见过。很多小朋友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电影,因为我们带着投影机、发动机去哪里了。我们很多阳光助学联盟的朋友都不会忘记小朋友们第一次看到电影、看到银幕发出的惊呼的声音。
(成员小徐):我是在一个房地产公司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献一点爱心吧,正好有这样一个户外活动,正好这样的户外活动和爱心结合起来,我觉得很有意义。
播音员:助学是一项艰苦而且漫长的工程,要坚持下来确实很不容易。阳光助学联盟目前已经有五十多个成员,以网友为主,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是利用节假日自费去助学,但是阳光助学联盟秉承“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多一点知识,多一片阳光”原则,从2003年到现在,他们平均每月2次组织成员来到福尔泽小学助学,从不间断。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坚持,为的是让每一个山里的孩子都读上书。他们像黑夜里的烛光,让孩子们可以找到前进中的方向。在他们的努力下,定坤村有了很大的变化,47个孩子都读上了书,村民们都在尝试各种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路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懂得了知识的重要,学习都非常刻苦。这两年,只有7间木屋的龙何屯里就出了7个大学生,今年有2个学生考上了大学。今年刚考上大学的李同学说:
(出录音) 我和我哥还有我表哥之所以能够上大学,是因为一位美国老先生的资助,还有阳光助学联盟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我会努力学习,然后发挥自己的才能,把他们的爱延伸出去。
播音员:是啊,把爱延伸出去。现在,得益于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龙何屯即将通电了,阳光助学联盟又有新的助学计划:一是建立一个乡村图书馆,并赠送卫星接收器、电视机,让孩子们能看到北京奥运;二是做一个旗杆,升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实施2008广西大石山烛光计划,他们将从隆安这个助学点延伸到东兰、防城港的农村,组织更多城市里的行业精英以特殊的、有意义的休假方式参与助学,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要求报名参加了,他们的行动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也将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