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
让人惊艳的融安石门仙湖景区(图文)
绝佳美食 从柳州市驱车往融安方向70多公里就到了石门仙湖景区,到达景区已是中午,饥肠辘辘的我们得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进景区“爬山涉水”。 午饭吃的是当地特色美食,大良牛杂在柳州很出名,牛杂之所以好吃是配菜更出名,配菜是融安著名小吃——石门酸嘢。石门酸嘢是酸坛子腌出来的,不是很酸,也不是很咸,在咸淡适中的略酸中还带点甜。用这样的酸嘢炒牛杂,那个酸脆爽非同一般。除此之外,银鱼炒蛋更是令人叫绝。银鱼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在广西目前只有融安县石门水库和桂林青狮潭有产出,我们来到的石门仙湖景区正处于石门水库的水域范围,真是有口福了。小小的透明的银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尼克酸、矿物质等,因比较稀缺,属于高档食材。银鱼炒蛋,一口蛋下去能吃上一两尾银鱼,肉鲜味美,简直妙不可言。 农家土猪腌制的腊肠、腊肉也非常值得推崇,总之这一顿吃得我们爽歪歪。 (景区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的建筑,依山而建的木楼和凉亭很复古) 石门洞开 步入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如大屏风的石山,石门仙湖景区属喀斯特地貌,这里群峰挺拔,峰丛林立,有溶洞,有天坑,还有地下暗河。导游说,越往里走景色越美。按导游指引的路线,我们先爬山。 沿着石阶山路我们走进了一个大天坑,四周山林耸立,翠绿养眼,已是寒冷的一月,但这里植被依然绿油油。山林中有一座特别显眼,向上仰望似一道高几百米的“拱门”,而“门”的两侧各有一面平整的山壁,向两边敞开,这就是景区中著名的“迎宾石门”。如同两扇门的山壁平整如用斧头劈开,让人不觉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附近的石门村也因此而得名。“石门”中是一个大大的山洞,我们沿着石门栈道行走在“石门”的上,虽然不是透明的玻璃栈道,但也算是峭壁上的栈道,还有点惊险。惊险之余我们收获了欣赏美景的快乐,因为往山洞靠近,在这个大大的洞口前,出现的是洞外有天,天外有山的美景。在景区有地下暗河一水穿三洞之说,我们爬上去的只是景区的上洞,按游览线路,我们还要往下走到中洞和下洞。 中洞以宽广和高大闻名,洞中有一块羽毛球场大小的平底,相传,石达开就是在这个洞里和头领们开会,决定下一步的行军路线的。有史料记载,为了躲兵燹,附近的村民曾在中洞住了好几代人。景区也复古了当年穴居人的草房。据导游介绍,洞穴的崖壁上还有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因太高我们也看不见,就让它继续保持神秘吧。而我们再往下走到下洞,才真正开启了我们的探秘之旅。 (步入山门)
(出了上洞又是一番别有洞天的美景)
仙湖秘境 下洞有地下暗河穿过,虽然已是冬季,不是丰水期,但潺潺流水依然哗啦啦穿过溶洞,汇入石门水库。溶洞内是瑰丽多姿的钟乳石景,通过彩灯的折射,钟乳石形态各异,如寿桃、如莲花座,“寿桃”“莲花座”倒影在暗河的水面上,打造出如梦似幻的“仙洞”,彩灯辉映下的“仙洞”,氤氲缥缈着神秘,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深入洞中“探秘”。“探秘”之道蜿蜒于洞中,有的是狭窄小道,夹在两块钟乳石之间,穿过小道可以与钟乳石“亲密接触”,也给我们的“仙洞探秘”平添了乐趣。而洞内数的钟乳石嫣然是一个个生动的精灵,近距离观赏,使人感悟亿万年漫漫岁月的征程。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仙李白别有洞天的诗句,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中国古老溶洞的壮观、神奇和非常的美丽。然而,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时光的见证。相关资料记载,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当然,一个溶洞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仙洞”,都已经过了几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时光雕刻。 观赏完钟乳石,我们渐渐步出溶洞,溶洞的出口暗河的河面变宽,暗河的水汇入石门水库,河面上游船在等着我们,四人一艘的脚踏小游船,游客通过自己脚踏带动船的行走。我们用力踏的小船渐渐驶出或明或暗的溶洞,出了洞口重见天日,颇有“豁然开朗”之感。小船穿梭在石门水库的青山碧水间,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起来,没错,到了如此仙境,不当神仙也枉来。
(洞口的峭壁上不用打灯的钟乳石看起来像老寿星哦) |
一共有 6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