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列表
创新是铁路事业发展的“驱动器”
“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特别是复兴号动车组,在安全性、经济性、节能环保等方面展现出优异性能,深受市场和广大旅客欢迎,客座率较动车组平均客座率高出0.7个百分点。( |
广西交通利好来了!
东线推进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加快推动柳州至南宁第二高速、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和湖南城步经龙胜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段)、柳州经覃塘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南宁经玉林至信宜高速公路(广西段)等项目建设。 中线加快推动贵阳至南宁高铁(广西段)、兰海高速钦州至北海改扩建和荔浦至玉林、贵阳经天峨经南宁至北海(广西段)、南宁经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推进黔桂铁路二线、沿海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扩能改造。 &... |
铁路文化发展“新高地”
展会期间,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铁旅公司打造的“中国铁潮”——全路首个铁路文创淘宝店铺,也将正式上线进行展示,并同步利用“动姐带你去旅行”官方抖音号开展抖音直播带货。国铁道博物馆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铁旅公司联合出品的全路首个铁路文创品牌——“铁潮 |
中欧班列,让“一带一路”经济提速“飘红”
“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营方义乌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该趟班列是今年开行的第529列“义新欧”中欧班列,至此,“义新欧”中欧班列已突破2019年度528列的全年发运量。(据9月7日金融界《中欧班列“拉好”贸易合作“大单”》) |
铁路为“地摊经济”护航
近日,在湖南郴州市火车站附近的街道,一个个新鲜水果、蔬菜地摊悄然火了起来。这些摊主大部分是来自郴州市附近山区的农民,坐着白石渡至郴州8630/8629次“小慢车”而来。看到辛勤劳动成果在集市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他们由衷的感谢这趟京广线上最“袖珍”的一趟火车,这趟京广线上通行里程和用时最“短”的一趟火车。(据6月13日中华铁道网《“慢火车”与“地摊经济”携手同行》) “地摊专列”拉着乡亲们去赶集,解决郴州周边山区农民的出行难题,实实在在给农民们带来了收益和希望,沿线的多个村庄不再担心当季的水果、蔬菜、家禽无法售卖,只要坐上车,就能够换来看得见摸... |
“花山”铁龙待腾飞
6月11日1时30分,随着中跨27_68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结束,新建广西南宁至崇左铁路(以下简称南崇铁路)那蓬双线特大桥跨G7211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南友高速)273_8米大跨度连续梁成功“握手”合龙,为接下来的架梁施工作业打通“断点”。(据6月11日中国新闻网《广西南宁至崇左铁路全线最大跨度连续梁合龙》) 为完成“六稳”“六保”目标,经过施工单位重点布防,科学部署,做到全线率先复工复产并持续“跑步前进”,多措并举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取得了每10天浇筑1节的施工纪录,连续梁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完工。 |
铁路抗疫,彰显大力量
据报道,5月份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57亿人次,日均发送508万人次,环比增加139万人次,增长37_6%,客流呈现出快速回升的趋势,体现出历经严峻疫情考验后的我国经济如凤凰涅?正在实现稳步复苏。(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客流量的快速回升离不开铁路部门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和高效处置。从2008年的南方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到每年春运数十亿旅客的超高峰出行,再到今年运输部门因疫情而蒙受的巨大损失,铁路面临的挑战似乎只有增多,没有减少。但也正是因此,才使得铁路企业愈战愈勇,愈战愈强,在疫情初起时对乘车旅客的准确测温、隔离,在疫情巅峰时果断的... |
防控疫情不懈怠,复工复产保安全
2月18日,全国货物列车编组数量最大的新丰镇编组站实现日办理货物列车30294辆。这是2020年以来,该站日编解货物车辆数量第3次突破3万辆。(据2020年2月21日新华网《保运输助复工,看铁路如何做——来自铁路货运站的观察》) 进鼠年,风云变,病毒虐,无硝烟。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的心。在这个特殊时... |
疫情当前,铁路人扛起“战疫”担当
2月14日,中国铁路再次发布“退票、改签、购票详解指南”,这也是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后的第5次出台免费退票措施。(据2020年2月18日千龙网《疫情当前,铁路部门在坚守在奋战 》) 自武汉宣布封城后,中国铁路立即停运部分通往武汉车次。当时有网友质疑,在疫情局部大爆发... |
勠力同心勇担当——广西铁路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让本就繁忙的铁路春运更是笼上了一层紧张的氛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当医务人员逆行奋战在医疗救护前线的同时,铁路部门也迅速行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人员和物资运输工作,努力承担起铁路人应有职责和担当,贡献铁路人的力量。 |
旅游与高铁——资源深度融合
11月5日、6日,广西铁路部门连续开行茂名西、湛江至三江县2趟旅游专列,助力广东及周边省份游客“冬游广西”。(据2019年11月5日广西日报《广西铁路部门开行2趟“冬游广西”旅游专列》) 高铁具有安全、舒适、快捷的优势,乘坐高铁外出旅游的游客不在少数,火车越开越远、方向越来越多。特别是跟着高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4小时生活圈也越来越精彩。开行高铁直达列车将直接满足这一类旅客的需求。对旅客来说,直达景区意味着节省更多路途时间,也意味着更少的出行费用。而对列车来说,乘客的定向化让列车载客效率更高,同时也利于对乘客进行针对性服务,提高乘客的满意度。 |
白热化争夺高铁站:量力而行
白热化争夺高铁站:量力而行 随着中国高铁网的铺开,高铁资源转变为政治与经济利益的能力,越来越被认可。近年来,高铁资源争夺的新闻屡见不鲜。多地官员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争高铁,有地方民众甚至喊出“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等口号。(据2017年8月18日人民数字·河南《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高铁设站背后的城市战争 》) |
“高铁”外交新名片
“高铁”外交新名片 “西方火车去,东方列车来”。采访中,大使一再提及高铁,直言自己是“中国高铁的粉丝”,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高铁有速度、又舒适,相比其他火车非常有竞争力”。在杜傲杰看来,高铁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科技强国的代表之一,“这可能是(我在中国)使用最频繁的高科技产品”。(据2019年11月12日环球网《葡萄牙驻华大使:我是中国高铁的“粉丝”》) |
70年,铁路与新中国共腾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铁路努力奔跑,追梦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_1万公里以上,比新中国成立时的2.2万公里增加了10_9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经济日报9月22日) 从人均铁路只有半根香烟长度,到长三角营业里程突破1万公里大关。 |
透过广西铁路看国家崛起之路
回首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仅有湘桂、黔桂两条干线铁路,通车里程539公里。截至2018年底,广西铁路运营里程5202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771公里,位居全国前列。(9月19日广西新闻网) 过去广西铁路设备基础差、线路等级低、路网结构不合理,被人贴上了“三低一小”的标签,即:速度低、复线率低、电化率低,体量小。 “全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均与广西境内铁... |
重塑华中能源格局 浩吉铁路拭目以待
浩吉铁路(内蒙古浩勒报吉至江西吉安铁路)即将开通运营,整条线路全长1813_5公里,将途径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多个省区,地域跨度极广。该条铁路开通后将给我中国铁路以及整体的经济发展带来很重要的意义。(9月24日华龙网) 作为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铁路,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