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列表
庆幸的是失眠,不是失业
职业病—失眠记忆 |
从72岁姜子牙与68岁妻子马氏谈生育到67岁奶奶生女儿…
|
做梦梦到红楼梦 出国游游历三国
读周汝昌的点评红楼梦文章,错别字如山如海,感觉一个权威人士的权威文章,一地鸡毛般凌乱,再如自认为自己是专家并被大众认定为专家的易中天同学,讲起三国来,偶尔引经据典,好不专志,但也少了几分专业精神,多了几分忽悠与娱乐;还如根本不认得王阳明的于丹小姐,假装忘情的去贵州修文贵阳讲龙场悟道,于丹不是鱼蛋,讲庄子涸辙鲋鱼,你也不怕庄子托梦?名人效应下,不知道害了多少青年人读书的热情。 易中天同学说,子华有两套西服,其实,那个时候,西欧人还在穿树皮披兽皮,西装就免了,研究中国服饰史的沈从文同学,怕是也不知道子华穿戴披挂。俞平伯的红学地位,好像比金圣叹点水浒传一样的水平,高山仰止,读红楼梦,还是向俞平伯学习为好。 做学问的,都要接受别人的指责怒骂,这事常理,无需怒火中烧。记得多年前读冯... |
路不一定就在脚下
路乎? |
宋江集团的经济基础的养成
耍流氓的宋江“核社会”的养成 |
姜太公婚姻初考
姜子牙的婚姻,晚婚晚育典范。 |
谦卑礼让也许是打出来的
谦卑礼让是打架培养出来的 |
在夜郎国的边陲隆林
夜郎国的广西部份 曾隶属四川云南贵州 |
地震的最早民族记忆
地震的最早民族记忆 |
借不到米的庄子,为何不去借面
道家最高荣誉获得者,“南华真人”庄子同志,全家都饿得发慌的初春时候,去监河侯哪里借米,被告知秋收之后才可以借300金,庄子只好用“涸辙鲋鱼”来自嘲自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