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文章列表
渼陂古村——庐陵文化第一村
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8千米,占地1平方千米,东至栋头贞节坊,南至青东公路,西至地藏阁(养源书院),北至梁仕阶墓,始建于南宋初年。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是著名的赣商故里,风水宝地,这里也是生态长寿之乡。
渼陂古村是一座江右民系古村,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有367栋,并且类型繁多,有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古商街900多米,有以国保文物“永慕堂”为代表的古祠7座。另有万寿宫、文昌阁、书院、古牌坊、义仓、古教堂等古建筑。村中28口水塘象征着天上28星宿守护着村庄,百年古樟遍布村中。明清时期“四大家族”商贸通达天下,富商云集,是赣商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的美誉 渼陂古街 渼陂古街贯穿渼陂古村景区东南西北,全长900米,... Tags:
渼陂古村
|
澄迈石石矍村——海南冯姓第一村
石石矍村,位于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始建于唐代,历史已超过1400年,村内现存传统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年代,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这里还是南朝高州太守冯宝、冼夫人渡琼置州登岸之地,也是冯氏先祖最早居住之村,同时也是冼夫人最后的留芳之地,被称为“冼夫人村”。2015年11月,石石矍村整村被列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石矍村的文化遗存,是冼夫人文化的最重要源头,是海南民居建筑的典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基地,主要有冼夫人及其后裔墓群、冯进勇家庭墓、海南冯氏大宗祠及阳夏庙、冯公祠等。 冼夫人当年行军作战的的遗存:镇船石(长2.98米,宽0.62米,重1吨多)、功力石、古水井、饮马湖(梳状,水面40亩)。冼夫人墓园及其后裔墓群几十处,面积约70亩。冼夫人陵冢为条石叠... Tags:
海南古村落
|
中国古代为什么看不起商人?
长期以来,中国人的财富来源,主要是两个,即所谓耕读。耕是种田,农业生产,这是最主要也最正当的,因此地主在旧时代是得到尊敬的,他们靠土地、靠农业生产发家。还有靠读书,读书本身是不挣钱的,但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就是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当官享受俸禄,其实也是靠农业生产提供的物质条件。旧时代常见的门楣上大书“耕读传家”就说明,拥有土地和学习儒家经典是当时人向往和引以为荣的。
但商业、手工业就被认为是“末业”,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一般都是很低的。“士农工商”,商是排在最后的。有些商人尽管富可敌国,但要取得社会地位,就只能通过结交官府,或者花钱买一个官爵,像在清朝买个“候补道”。许多成功的商人的经历说明,经商赚钱往往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一旦赚了钱、发财了,还... Tags:
商人
|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千年古镇
薄暮降临,芙蓉镇华灯初上。远山朦朦胧胧,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在灯光渲染下,美不胜收。 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原名为王村。因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改名。 芙蓉镇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时期称酉阳,唐代称溪州。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又因瀑布穿镇而过,吊脚楼群挂在悬崖,被誉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2019年,芙蓉镇入选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近年来,芙蓉镇秉持“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旅游强镇”的发展理念,在推进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工作中,成效显著。芙蓉镇也因此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游客量从2018年的70... Tags:
芙蓉镇
|
福州林浦村:一座富有传奇历史的古村
在福州,有一座鲜为人知,却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古村,那就是林浦村。林浦古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会展岛东南隅,北临闽江,南靠九曲山,隔江与鼓山相望,有内浦环绕成岛,原本以村内濂江取名为濂浦,后来迁入大量林姓的居民在此繁衍生息,后而改名林浦。 林浦村名胜古迹繁多,文物资源丰富,有泰山行宫宫,濂江书院、进士牌坊、尚书石牌坊等等。2019年林浦村同时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江之隔的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犹如巨鹏展翅,魁浦大桥犹如长龙卧波,衬印着这静卧千年的林浦古村。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打造成“林浦历史风貌区”,兼具古朴与时尚,理性与浪漫,历史与现代,宛若福州的“后海”。
南宋末年(1276年),南宋的国都临安被元兵攻入,陈宜中、张世杰等人便... Tags:
林浦村
|
瓦猫——云南民居屋脊上的神兽
瓦猫是云南特有的看家护宅、驱邪纳福的镇宅神兽,其中属大理鹤庆的瓦猫最为有名。瓦猫是结合了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审美意识,经过巧妙构思制作而成的民居屋脊专用的神兽造型。 白族崇虎,俗称老虎为大猫,所以将虎形象化作瓦猫安放在房头门顶,以示避凶向吉。大理白族地区的房屋建筑多采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屋面建筑格式。安放在正房屋脊正中位置的瓦猫是主人表达祈求家人平安、驱恶辟邪心理的一种方式。 瓦猫又称镇脊虎、吉祥虎、降吉虎、向吉虎或降脊虎。大理鹤庆瓦猫驱邪镇宅的寓意是受民间的图腾崇拜而生。以瓦猫作为意识符号,一方面展现了当地人民别具一格的思想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诠释了当地人民对于信仰的独特继承方式。
大理鹤庆地区制作瓦猫的历... Tags:
瓦猫
|
古代文人的雅号是怎么得来的?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 有因兴趣爱好得名的。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范仲淹“酷好弹琴,唯有一曲《履霜》,时人故号‘范履霜’。”“履霜”一词源自《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本意是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了,引申为生活的道路并不平坦,儆戒自己看到当下的迹象而对未来有所警惕。范仲淹对《履霜》曲情有独钟,无疑可以反映出其性格的某些侧面。 有因创作方式而得名的。贾岛作诗耽于苦吟,曾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作注诗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种创作方式为主张文理自然的苏轼所不屑,他在《赠诗僧道通》中说:“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后人便对贾岛以“诗奴”目之。孟郊字东野,作诗也好苦吟,元好问说“... Tags:
古代文人
|
丽江木府:称雄四百年的云南土司
丽江木府本是默默无闻,由于电视剧《木府风云》的热播,使得木府家喻户晓。木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由明洪武十五年(1382)传至清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为止,共历十八位土司341年。电视剧主要表现的木增,正是木府几百年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位土司。 朱元璋赐姓“木” 木氏一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到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率蒙古军征讨大理,巨津州阿塔剌率军抵抗,而通安州的麦良不但备下厚礼前往迎接,还主动配合蒙古,消灭了抵抗者。忽必烈即位为大汗后,封麦良为从二品的“茶罕章宣慰司”,又累功升至“提调诸路统军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遣傅友德、蓝玉、沐英平定云南。麦良的后人、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归附明军。朱元璋将自己的姓去掉一... Tags:
丽江木府
|
舟山定海古城 中国唯一的海岛文化名城
定海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的千年古城,也是中国唯一的海岛文化名城。古城内曾保存有明清时期的中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柴水弄、留方路等历史街区,散布着许多年代久远的古迹,留下了历朝才子名人的足迹。历史上,这里历来还是一个军事要塞,除著名的鸦片战争外,还有抗倭、抗清一批历史遗存。今天让我们走进定海中大街,感受中大街的风土人情。
定海古城景点介绍 中大街 定海中大街原名“八甲”街,修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定海古城最负盛名的老街。定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长历程,就记忆在老街的肌体里。老街并不宽,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老房子,一次排列着一家家百年老店。 Tags:
定海古城
|
南通唐闸古镇——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
在南通有一座低调了百年的古镇,她静卧港闸,历经岁月浮沉,她积淀了当地文化,成为南通历史遗存的见证。她就是唐闸民族工业风情小镇,被吴良镛院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 据了解,老镇拥有大生纱厂、复兴面粉厂、资生铁冶厂、广生油厂、大生织物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泽生水利船闸公司、大达公碾米公司、通成纸厂等一系列近代工业遗存;大生纱厂百年东工房、高岸街、老工房、南工房、新工房等工人住宅区;通扬运河两岸具有西洋风格的近代商业建筑群、规模宏大的近代储仓建筑群、高门大院的传统民宅建筑群,以及红楼、医院、戏院、公园、码头、菜场、船闸等社会生活历史景观。 钟楼 钟楼是唐闸古镇最负盛名的一个景点,也是唐闸地区最早的地标式建筑,始建于1915年,原是大生纱厂门楼,为职工上下班提供报时,钟楼高12米,上下5层,呈长方体,四周钟面全都标刻着罗马数字标明时间。 ... Tags:
唐闸古镇
|
赣州魏家大院的前世今生
魏家大院位于赣州市厚德路北侧的罗家巷一带,是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陆续建造的民居。魏家大院整个建筑气势恢宏,横跨罗家巷、荷包塘、慈姑岭三条街,共计有住宅5栋,厨房、马房、杂物间各1栋,祠堂1座、谷仓2座、旧式蒙馆2座、新式学校1座,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家族民居体系。 魏家大院的前世 说起魏家大院的历史,还要从魏家先祖魏宗长说起。清乾隆年间,魏宗长由福建连城西门外魏坊迁至赣州城,是典型的“倒迁入赣”的客家人。魏家以做木材和钱庄生意发家,民国时期已是有名的赣州四大家之一。鼎盛时期的魏家钱庄分铺开设于全国多地,至民国后期没落。
魏家大院为魏宗长侄子魏天机于清嘉庆年间始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魏天机之子魏元浚夫人郑氏百岁大寿,魏氏族人为此建造了... Tags:
魏家大院
|
晋江梧林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梧林古村落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民围塘而居,古有“三脚筐”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梧林古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丰田山兜人旺生公赶放鸭群至梧林,在此沿溪定居。清初梧林形成村庄的初步规模。清康熙年间,祖旺生公十世裔孙蔡以褚因随施琅平台有功,敕封为“镇国将军副总戎”。27年后,其子蔡光座高中进士。现存“镇国将军”墓于石鼓山,“镇国将军”“进士及第”烫金字匾各一块在梧林蔡氏宗祠。
清末,梧林开始有人旅居海外,随后旅居海外的华侨回国出资建造了大量精美的洋楼,村庄规模扩大,建筑风格逐步多元化。 沿着晋江新塘街道的东西三路拐进梧林大道就到达了梧林古村落。和许多沿海的村庄一样,梧林古村落入口平平无奇,让人... Tags:
梧林古村落
|
塘栖古镇——江南古镇的浓厚韵味
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国度,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几个古老的古城和街道,代表着当地的民俗。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速度加快,全国各地的古镇古街大多已被完全商业化,已基本建成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吸引游客刺激消费。 我国在谈到古镇的时候,必须提到的是江南地区的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古朴典雅,如著名的周庄古镇、乌镇等江南名镇。假如回到几十年前去这些古镇确实是江南古镇的样子,现在的乌镇、周庄等等早已经没有一点人间烟火味了,早已经是一个十足的商业化现代模式仿古古镇了,满街千家客栈、餐馆、酒吧。
事实上,在浙江省杭州市境内,如今还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江南古镇,它不仅保留着江南古镇的浓... Tags:
塘栖古镇
|
寻访千年蜀河古镇,领略别样汉水风情
旬阳市蜀河古镇位于旬阳市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巍巍秦岭,南傍依依巴山。挟汉江而携蜀河,东与仙河镇、冷水镇接壤,南与白河市毗邻,西与棕溪镇、关口镇交界;北与双河镇相接。 古镇始建于三国,晋时置县,距今已近两千年。古镇中兴于明代,繁荣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到达鼎盛,有“八大字号”、“六十九家商铺”闹红蜀河之说,成为颚、陕、川物资流通集散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蜀河为古蜀国所在地,汉时置县,中兴于明代,繁华于清朝中末,续写的是汉江黄金水道上的传奇,因其所处地域优势,便是鄂、陕、川三地物流交汇的重要中转集散之地,物流的畅通,带来文化的交融,各地商贾纷至沓来,修建会馆,成为各地乡党们拉帮结派、倾听乡音的场所。 著名的有黄帮黄州馆、陕帮三义庙、回帮清真寺、江西帮万寿宫、武帮武昌馆、船帮杨泗庙,还有本地帮的火神庙等,更有诸多井形的巷道编织着这里居民的幸福生活,于是... Tags:
蜀河古镇
|
西安高家大院——隐于闹市中的榜眼府
西安北院门144号民居是高岳崧故居,俗称高家大院,是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是清代榜眼高岳崧的故居。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清同治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得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从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是西安历史上有名的七世官宅。 古建遗韵为传统留住文化 高家大院总占地面积8.9亩,是西安古城内在原址上恢复,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历时时间最长的一座官宅大院。 整个院落为三院四进式,完整保存客房、厅房、厢房、正房、书房、花园、祠堂、私塾、戏楼等。院内方正对称的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间,浑厚敦实的风格,闹中取静的院落,隔绝尘嚣,自成一方天地,是中国古代精美建筑艺术的直观展现。
Tags:
高家大院
|
运城河津玄帝庙——保存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玄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樊村镇樊村东北角,是一座祭祀玄武大帝的道教庙宇。据碑文记载,该庙创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竣工,前后历时34年之久,此后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行重修。现庙院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其中古建面积为820余平方米。
玄帝庙坐北朝南,整体布局古朴庄严,建筑主次分明,沿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山门、香亭、玄武殿、圣公圣母祠四座建筑,属典型明代建筑。 山门面宽三间,进深五架,单檐悬山顶。前檐四檐柱承托大圆木额枋,其上有斗栱七攒,为三踩单下昂,蚂蚱头。后檐斗栱为三踩单翘,蚂蚱头。三架梁上立脊瓜柱承托脊檩,柱脚施角背,两侧戗叉手。梁枋上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重修题记。 Tags:
河津玄帝庙
|
马勒别墅——拥有80多年历史的传奇建筑
在陕西南路路口,有一座兼具北欧风情与海派文化的华丽建筑,这就是马勒别墅。它的外形如同童话故事里的公主城堡,走进其中,漂亮的中式大花园和古香古色的家装陈设迎面而来,各种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童话般的城堡”看看吧。
马勒别墅 马勒别墅,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于1936年落成,占地五千余平方米,花园面积近两千平方米,是一座有着80多年历史、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现已成为上海标志性的花园洋房建筑之一。马勒别墅因雅致而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历史,相继被认定为上海优秀近代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欧洲建筑师设计协会评为“二十世纪建筑设计十个最经典作品”之一。 当你走近,就会发现马勒别墅的三个立面风... Tags:
马勒别墅
|
北京灵岳寺的前世今生
灵岳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创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时重建,元年(1239年)、至正年间、清康熙22年(1683年)、雍正11年(1733年)四次重修,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京西,就有“先有灵岳寺,后有斋堂城”之说。因为斋堂,顾名思义是吃斋的地方,就是当年到灵岳寺进香的香客们吃饭、休息之所在,久而久之形成了村镇。斋堂南边的“马栏村”,是灵岳寺养马的地方;而斋堂东南的“火村”则是为香客们提供饭食的地方。这是北京为数不多的格局完整的元以前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同时对京西地区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灵岳寺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坐北朝南,视野开阔,特别是门前的一棵大国槐树格外引人注目。在京城和古村有许多国槐,比这大的也有,但是长得像这样枝繁叶茂挺拔、而且没... |
三山五园:清代皇家园林,见证王朝兴衰!
在北京西郊,有一片被称作“三山五园”的古典园林。它们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珍宝,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北京风水位置绝佳,曾被唐朝的杨益、杜牧,宋代的朱熹等推为风水宝地。处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之处的北京,也符合了中国古代建都选址的重要原则:前有照,后有靠。由于海淀区得天独厚的“背山面水”地理条件,造园活动自辽金时期便已开始。及至清代,从康熙皇帝开始,在前朝私家园林的基础之上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从而形成今天所谓的“三山五园”整体皇家园林景观。
“三山五园”作为皇家园林,是... Tags:
三山五园
|
滴水瓦——中国古建筑屋檐上的艺术
《周书》载“神农作瓦器”,《礼记》云“夏时昆吾作瓦”,瓦的起源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更为让人惊叹的是,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烧结成瓦,将瓦叠于椽木之上,一瓦遮头,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在传统建筑中,瓦片是屋顶的必备用材。纵向排列的瓦片,可以让屋面过渡之处平滑而连续,让建筑本身更显挺拔。人们在观赏古建的时候,视线便不自觉地从檐下引向屋面、屋顶直至遥远的天际,给人广阔深远的想象空间。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同年代的瓦件也展示出不同的风貌与特征来。屋檐前端的瓦分为两种,一种圆形或半圆形,瓦面弧形朝下,另一种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前者叫做“瓦当”,后者叫“滴水瓦”。 滴水瓦下端有下垂的圆尖形状,底瓦于檐口处,盖房顶... Tags:
滴水瓦
|